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中国野史、秘史

医馆笑传历史上的明朝有宰相吗

电视剧《医馆笑传》历史上的明朝有宰相吗?

宰相是中国古代最高行政长官的通称。“宰”的意思是主宰。相,本为相礼之人,字义有辅佐之意。宰相联称,始见于《韩非子·显学》,但只有辽代以其为正式官名,其它各代所指官名与职权广狭则不同,而且名目繁多。通常和丞相是一个概念。需要注意的是:宰相不一定是丞相,宰相在不同朝代,有不同的官职对应。

战国时期设立丞相,一直到明太祖废除丞相制度,时间跨度长达一千六百年之久。明朝初亦设中书省,左右丞相。洪武十三年(1380年),明太祖朱元璋以“图谋不轨”之名诛杀了丞相胡惟庸,并下令撤中书省,废除丞相,由皇帝亲自掌管六部(详见三省六部制),直接管理国家政事,大权均集中于皇帝,君主专制得到加强,皇权与相权的斗争以皇权胜利而告终。至此,中国历史上实行了1600多年的丞相制被废除(胡惟庸也成了最后一位丞相)。

明洪武十三年,朱元璋设文渊阁、东阁等大学士,为皇帝顾问。明成祖后大学士参预机务,称为内阁。明中期成实际宰相,称之为“辅臣”。首辅是明代对首席大学士的习称,设置于洪武三十五年(1402年)八月。称首席大学士为“首辅”,或称“首揆”、“元辅”。内阁首辅相当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务院总理。

内阁制在最初的时候只是皇帝秘书性质的机构,到了大明宣德朝时期权力开始上升(三杨辅政),到了大明成化、弘治朝之际,内阁制已经成为足以对抗皇权的文官政府代表。大明正德朝浪漫好战,却因为有杨廷和等阁老主撑内阁未成大乱,经过大明嘉靖、隆庆朝的发展,大明万历朝早期应该是内阁权力极盛的时期,张居正改革让内阁成为政府运转的中枢,而内阁首辅变成为实际上的宰相。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