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中国野史、秘史

汉高祖刘邦知人善任之道 关于刘邦的评书

刘邦知人善任

刘邦与项羽相比,自身武力值不高,家族背景不强,文化程度还没项羽好,那么到底为什么最后刘邦竟然能逼得项羽自尽呢?其实这主要归功于刘邦知人善用的特点。正是因为这一点,所以他能够收纳众多才高八斗的谋士和骁勇善战的将领。

刘邦剧照

刘邦知人善用最明显的地方就是体现在汉初三杰身上。他知道张良的谋略很好,所以让他谋划部署;他知道韩信熟读军书,军事能力比自己强,所以他就放心地将自己的兵力交给韩信,让他领兵打仗;他知道萧何有经世济国的能力,他就让他成为管理国家的丞相。对于这三人的态度可见刘邦是很清楚他们的才能的。

而刘邦作为一个首领,对比自己有才能的人没有猜忌,更没有忽视他们,反而是将他们的能力激发到最大的发挥,可见刘邦的心胸之宽广和知人善用。刘邦的知人善用还不单单表现在这一点,更关键的是他不会拘泥于身份。在刘邦的部队中,有平民,有贵族,有官吏,有杀人,还有车夫、布贩等,这样五花八门身份的人全都出现在刘邦的队伍里,也算的上是一桩奇事。

与刘邦相对的项羽,恰恰相反。刘邦因为他知人善用,不拘一格的品行吸引了很多有才华的人为他效力。而项羽却因为他高傲的态度,嚣张的行为,引起有才之人的反感,故而项羽部队中缺乏有才之人。唯一一个惊才绝艳的范增,项羽的信任度还有限。这样一对比,刘邦的胜利是理所当然的了。

关于刘邦的评书

刘邦是汉朝政权的创建者,他从一介布衣变身为权利巅峰的人物,这简直就是一个传奇。而关于刘邦的各种故事也被代代相传了下来。

楚汉相争图片

评书也是其中的一种形式。评书其实就是讲书,自宋代开始流行这种以口头的方式将有关的故事讲述出来的艺术。而关于评书的方式也随着时代的变化,在渐渐地发生着改变。现如今,电子媒体普遍推广,评书也就有了新的面貌。

但是评书的形式不管如何变化,其内容都一样精彩。有关于刘邦的评书有很多,袁阔成老师的评书《楚汉相争》就是尤其精彩的一部。

这部评书的作者是享誉国内外的评书大师袁阔成,他对评书的研究,既有继承又有创新,使人物性格更加鲜明,更加有感染力。此评书完结时间是2014年4月17日,共分上下两册,各有50集,共有100集。

这部评书主要讲的是刘邦与项羽为争夺天下,实现各自的野心而引发的一场为期四年的著名战争,史称楚汉之争。在这场战役中,刘邦在彭城的战争中损失将士十万名,可谓元气大伤,好在在之后的荥成对峙中有了喘息的机会和修整时机,最后在鸿沟立下界限,将天下各分一半。最后,决定两人命运的是垓下之战,在此战中项羽被韩信围困,自刎而亡。刘邦自此称霸天下,登基为帝。

刘邦作为历史上的伟大人物,有关于他的故事也流传了千年之久,经久不衰。

项羽杀刘邦

鸿门宴上,项羽杀刘邦其实并不困难,他有很多机会都可以下手。但是最后项羽却还是没有杀他,还放他走了。很多人都说,如果在鸿门宴上,项羽杀了刘邦,那么可能历史的结局就会不一样,其实,就算项羽真的杀了刘邦,也不一定就能改写历史,只不过历史上少了一个叫刘邦的皇帝而已。

项羽杀刘邦

项羽并非不想杀了刘邦,只是项羽一直是一个人英雄人物,在他的骨子里,血液里,有着非常骄傲的因素。而在鸿门宴上,刘邦又各种认错,说白了,其实刘邦的性格是有点流氓的。而项羽又是一个贵族般的人,刘邦正好就抓住了他的这个心理,在他面前装出一副可怜兮兮的样子。

这就好像老可以吃大象是一样的,老鼠为什么能吃了大象,就是因为大象骨子里是高贵的,慈悲的,所以他不愿意,也不屑去杀一只老鼠。这和项羽不屑去杀刘邦是一个道理。

在当时,项羽已经是天下之主了,这一点,我们从他分封天下这里就可以看出来。

项羽杀刘邦本是自然之事,但是他放走了刘邦,以至于后来被刘邦围在了乌江边上。大家都知道,最后项羽是死于自杀的。说是说自杀,其实是被刘邦给逼死的。可是直到最后,项羽也没后悔在鸿门宴上没有杀了刘邦,在他死的时候,他对刘邦依然只有不屑和看不起,有人说项羽不懂政治,但是至少他没有违背自己高贵的内心,一生坦坦荡荡。

刘邦评价项羽

刘邦成功称帝之后不久,便宴请大臣,对其论功行赏。在酒兴正酣之时,他曾这样评论过项羽:“项羽身边只有一个范增,却弃而不用,所以才会被我打败了啊。”

范增的画像

范增有大才,有远见,是项羽身边的重要谋士。但是后来范增被项羽所疑,愤而离去,在半路上就病死了。失去了范增的项羽犹如是自断了一臂,自然无法与刘邦相抗衡。

当年,楚汉之争拉开序幕后不久,刘邦就于彭城大败,元气大伤,之后又在荥阳与楚军僵持不下。当时,楚军切断了汉军的粮草来源,刘邦被困多日,无奈之下就像项羽求和。在项羽即将答应之时,范增却提出了反对意见,他告诉项羽,此时是击败刘邦的好时机,若错过了此次机会,一定会后悔莫及。项羽听了范增的话便没有答应刘邦的求和,而是开始急攻荥阳。

刘邦知道,他想要打败项羽成就大业,最大的障碍就是项羽身边的范增。于是刘邦的谋士陈平利用项羽多疑的性格,使出了一招反间计。

楚军的使者奉命来到汉军军营之时,刘邦命人上传精心准备的菜肴。可是刘邦在细细地看过使者之后,却故意露出惊讶的样子,说了一句:“我还以为是范增的使者呢,原来是我搞错了。”然后又命人将精致的菜肴换成了一般的粗食。

这位使者回到楚军后,就将这一切告诉给了项羽。项羽听闻,就怀疑范增私下与刘邦有来往,渐渐地就不再信任范增,对他提出的意见也就不再采纳。刘邦的反间计果然奏效了。

范增见此,也已无话可说,主动向项羽请辞,最后,病死在了回乡的路上。

没有范增为项羽出谋划策,项羽也就被刘邦所打败了。

项羽杀刘邦父亲

项羽和刘邦为了争夺天下而开始了为其四年的楚汉之争。传闻中,项羽曾用刘父做要挟,逼刘邦答应自己的条件。

刘邦之父刘煓画像

当年,刘邦和项羽在广武山上僵持不下,而项羽的粮草被断,十分困窘。无奈之下,项羽就将刘邦之父放在了一个专门用来盛祭品的巨大的缸里,以刘父作为要挟刘邦的人质。项羽指着刘父说:“如果你答应我的要求,我就可以保证你的父亲毫发无伤都回到你的身边。如若不然,我就将你的父亲,烹煮了吃掉。你应该知道的,我这里已经断粮了。”

刘邦听了项羽的话之后,虽然心里十分焦急,但是脸上毫无异常之色,依然笑嘻嘻地回答他说:“想当初,我们共同拥立楚王之时,曾结拜为兄弟。那么我的父亲,就如同是你的父亲了。现如今,你都可以烹杀你的父亲了,我又有什么可说的呢。到时候,别忘了分我一碗汤来喝喝就好了。”刘邦虽然说着这样的话,但是在无人可以看到的地方,刘邦的双手紧握,青筋毕露。

项羽见刘邦不为所动,一时犯了难。就在这时,项羽的叔叔项伯劝说道:“天下大事,还没有定数。若是你现在就杀了刘父,只怕后患无穷啊。”于是项羽听从了项伯的意见,没有杀刘父。刘邦也着实松了一口气。

之后一年中,楚汉两军多次交战,其形势于楚军而言越来越不利。为了挽回局面,项羽以划定界限,平分天下为条件,将刘父与吕雉还给了刘邦。

刘邦铜像

刘邦是历史上一位知名的人物,很多人都熟悉他,后世对他的评价有褒有贬,但是如此名声大震其褒贬已然显得不再重要。

刘邦塑像

据说刘邦的后人刘成方源在一次名字是“爱在泉城”的活动中捐助了刘邦铜像,此次活动的目的是聚集有爱心的各界人士捐赠有价值有意义和故事的物品,一时之间受到各界的积极响应,刘成方源就是其中一位,他捐赠的刘邦铜像高六十五厘米,身穿汉服,手持宝剑,面容严肃刚毅。刘成方源做为刘邦的后人,从小就特别喜水浒文化,并且善于画画,于是成立了水浒书画院,聚集了很多爱好文化喜爱画画的知音人一起,并且为慈善事业为做出了贡献。

不过,07年的时候,最引起热议的是河南刘邦铜像的事情,据说政府用3000万来修筑这个铜像,高39.9米,与地面相对高度达到166.7米,场面可想而知,这铜像有“亚洲第一铜像”之称。这次的事件引起了很长时间的热议,相关报道也不断报道出来,很多人发起疑议,花费如此巨资,只为了建立一个古代人物的雕像意义在哪里,很多贫困的地方需要钱,很多无家可归的孩子,很多孩子上不起学,很多人看不起病,住不上干净整洁的房子,世界上有如此之多需要帮助的人,而这么一笔钱用建铜像上却让众人心惊。

现在工程已经被迫停止,此次事情引起河南政府关注和国家的关注,但是至今没有新消息说明。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