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中国野史、秘史

解析康熙皇帝最好色 康熙政绩

康熙好色

满族本来是驻扎在关外的游牧民族,少有规矩管制,只是后来逐渐进军中原的时候,习俗才慢慢改过来,但有些内涵的东西一时间难以改正,比如风俗野蛮尚未开化,康熙好色就是风俗野蛮的产物。

康熙的好色是有迹可循的,他是爱新觉罗的第四代皇帝,爱新觉罗皇太极先是娶了自己的姑姑—博尔济,生下女儿后,又娶了博尔济锦氏的侄女—庄妃,并生下大清第三代皇帝—福林。据野史记载,康熙的情人—苏麻喇姑,更是九十二年不洗澡,但康熙仍然与她交好。

顺治帝沉迷后宫,不放过自己儿子的奶娘相比,康熙虽然有所改善,但他后宫的嫔妃是满清后宫中最多的以为,他的私生活也十分混乱,喜欢洗衣局的宫女,生下了八贤王等等。他们并没有认为有丝毫的不妥。

在《清代外史》中,就记载一段康熙故事。康熙执政期间皇太极留下一位女儿,按辈分来说是顺治的妹妹,康熙的姑姑,这位姑姑一直养在宫中,康熙即位,有大臣请求让公主出嫁,但康熙的回答震动了整个朝堂,康熙说:“什么嫁不嫁的,我已经纳她为妃了。”朝廷大臣们大吃一惊,认为这不是正常的关系,但康熙却不以为然,认为不是同生的姐妹,纳为妃子没什么大不了的。

类似的事情不胜枚举,康熙好色就流传了下来,但这是风俗野蛮还未开化的结果。

康熙政绩

康熙是以他勤勉好学,一生政绩无数出名,为千秋万代所纪念。他从小资质过人,在文韬武略上都有一番见地,可以说一出生就是一块当帝王的好料子。接下来,我们就例举下来不凡的康熙政绩。

康熙的第一个政绩表现在领土问题上。当时三番叛乱,以吴三桂为代表的三大藩王,对刚刚站稳脚跟的康熙政权视眈眈。年仅20岁的康熙为巩固政权,维护统一,临危不乱,沉着应对。他毫不给藩王们妥协的机会,本着只要肯降,既往不咎的态度,康熙几次出兵,通过20年的死磕终于平定叛乱。

第二个政绩在于收复台湾。康熙初年,郑成功已亡故,郑氏后人在台湾继位后,中断与大陆往来,提出了反清抗清,欲独立建国。康熙面对郑氏分裂国家的举动,毫不手软。立即采用了武力手段,渡海收复。维护了国家统一和安定。

第三个政绩是抗击沙俄入侵。沙俄军队曾趁着清军入关,侵略了黑江流域。在收复台湾后,康熙决定驱逐沙俄。他调兵两次取了雅克萨之战的胜利,逼迫俄国签订了《中俄尼布楚条约》。使大片被俄国所侵占土地重回祖国怀抱。

康熙在处理内政方面也有一手。他重视农业,曾带头培育杂交水稻。他重视水利工程,曾六下江南,修整了黄河、淮河、保定河。康熙还是一个学霸,热衷于教育事业,他亲自主持编纂《康熙字典》、《康熙全览图》等等,推动了清朝文化事业发展。除此之外,康熙政绩不胜枚举。

康熙几岁登基

康熙就是爱新觉罗·玄烨,出生在1654年5月4日。1661年2月5日,顺治帝福临驾崩,遗诏中传位于玄烨,所以康熙在1661年2月17日即位,但也有人认为康熙是在1661年2月7日登基的。以1662年为康熙元年。按此推算当时的康熙帝虚岁为8岁,因此康熙皇帝是8岁就登基了,但亲政是在康熙14岁的时候。

康熙因年幼,孝庄又拒绝大臣所谓的垂帘听政,所以当时国家大事的决断权是在顺治临终前任命的四位辅政大臣手里的,居首的是索尼,主要的责任就是批阅奏折,但是年纪很大了。第二是苏克哈萨,虽然富有才干,但是和鳌拜不和。第三是遏必隆,其人圆滑,不与人相争,后来和鳌拜沆瀣一气。鳌拜虽然位居第四,但是野心十足,在索尼退权后,与遏必隆一起在旗权斗争打压苏克哈萨,不把小皇帝看在眼里,但是这时孝庄下了一步好棋,那就是让12岁的康熙大婚,大家都知道皇帝大婚基本就是要亲政了,孝庄让索尼的孙女成为正宫皇后,又娶了遏必隆的女儿为妃,这里康熙和孝庄基本就赢了。

索尼是个外姓大臣,本来皇后是该从草原黄金家族娶的女儿比如福临的两个皇后都是科尔沁部,从蒙古草原的王爷家来的,但是孝庄让索尼家族成了自己的盟友,四大辅臣中索尼是一人独大的,所以康熙的大婚为他日后的亲政打下了很好的基础,果然在1667年,康熙正式亲政,然后在1669年,康熙出其不意的将鳌拜擒拿,这里边索尼家族(比如索额图)出了不少力。

大清康熙年制

由于康熙年间经济上比较繁荣,所以大清康熙年制的一些东西流传至今,价值不菲。在康熙十九年,经济贸易非常发达,景德镇恢复了御窑厂,继续为国家烧制陶瓷制品,而大清康熙年间,这里烧制比较多的是青花瓷。期就是康熙四十年朝后的时期。而中期是青花瓷最突出的时期。

大清康熙年制的青花瓷青花非常鲜艳,瓶身纹饰非常精细美观,造型也丰富起来。康熙年间的青花工艺分为早中晚三个时期,这三个时期按时间划分的话,第一个时期是康熙元年到十九年,第二个时期是康熙十九年到四十年,第三个时

在早期的青花瓷中,青花瓷的胎体比较重,不光滑,还有小棕眼,瓶底处理的不好,经常底下还会出现跳刀痕,这些都是影响青花瓷的质量和美观的,到了中期,青花瓷的胎体就变化了,变得更洁白和坚硬,杂质比较少,胎体整体就厚薄适中,开始注重把胎体修整的好一些,还研究出了新的亮白釉,使得青花瓷更加美观,通透。这一时期的青花瓷总体上来说比上一个时期好很多,在一些细节方便更加注重了,也发现了一些新的原料和制作手法,使得这一时期的青花瓷工艺得到大大的替身。

大清康熙年制的东西很多,青花瓷是其中不可缺少的一种工艺,既可以做装饰品,也有实用价值。所以,大清康熙年制的青花瓷至今在故宫还存在很多完好的展品。

康熙十三年

康熙十三年,即公元1674年,台湾明永历二十八年。这一年发生的最重大的事情,莫过于三藩之乱的形成和发展。

三藩指的是康熙时期的平西王吴三桂、平南王尚可喜和靖南王耿精忠。这三个人原来都是明朝的将领,清朝入关后,为了统一全国,就采取“以汉制汉”的策略,大量启用汉人担任地方军事长官。尤其是当多尔衮推行了“剃发易服”的政策后,引起了南方地区人民的普遍反抗,所以这三个人的地位就显得尤其突出。

早在康熙十二年的时候,康熙忌惮于这三个人的军事力量,作出了撤藩的打算。得到这个消息后,尚可喜上表请求归老辽东。其实,他这个只是试探之举。康熙收到他的上表后,上同意了。吴三桂和耿精忠深知朝廷的用意后,就决定起兵反清。

康熙十三年的时候,吴三桂向天下发布“反清复明”的檄文,正式与清廷对抗。另一方面,原来镇守福建的耿精忠等人,积极联络南明的皇室和台湾的郑经集团,邀请他们一起加入反清的阵营。于是,这一年郑经率部在福建厦门一带登陆,攻克漳州泉州、长泰等,并对福州进行合围。

吴三桂自命为天下水陆大元帅,假称拥戴前明崇祯皇帝的三太子为帝,攻入湖南。不到半年时间,三藩已经攻克了清廷的滇、黔、湘、川、桂、闽等六省。消息传到北京,朝野震惊。

康熙十三年四月,康熙下诏指责吴三桂反复无常,首两端,并号召天下军队共同平叛。然而对于轰轰烈烈的三藩之乱,在康熙十三年的时候,清廷还未作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康熙立了几个太子

在清初,努尔哈赤、皇太极和福临其实生前都没有立太子,而且清朝只有康熙帝玄烨生前就立了太子,雍正帝胤禛之后是秘密立储。人们评价康熙在政治上取得了辉煌的成就,称他为千古一帝,但是康熙在立太子上是他人生最失败的地方,这导致了康熙的皇子们自相残杀,直到康熙去世,皇位之争结束,雍正正是吸取了父亲的教训,从此不再立太子。

康熙铜像

公元1675年,康熙在太和殿里皇二子胤礽为太子,日后胤礽自然是康熙亲自培养,但是胤礽虽然能力不错,但是内在的品质有问题,父子关系就不如从前了。直到公元1708年,康熙宣布废除太子胤礽,诸位皇子开始觊觎皇位,大阿哥胤褆虽是长子,但是是庶出的向来不讨康熙喜爱,所以一直向康熙推荐八阿哥胤祀,但是三阿哥胤祉告发胤褆加害胤礽后,康熙将胤褆囚禁,且将与胤褆勾结的胤祀关押。公元1709年,康熙再次恢复皇二子胤礽的太子之位,但是胤礽与公元1717年年末被告于大臣结党营私,所以康熙在1712年9月再次宣布废除太子,并将废太子囚禁至死,此后康熙再也没有提立太子之事。

但是释放的八阿哥和九阿哥十阿哥一起开始支持十四阿哥胤祯,而十三阿哥附庸四阿哥胤禛,本来胤禛是支持胤礽的,但是胤礽二度被废,胤禛开始自己争夺皇位,此后四爷党和八爷党开始争夺皇位。公元1722年,在位近62年的康熙驾崩,八爷党支持的十四阿哥胤祯远在西北,而四阿哥胤禛就在京城,康熙的近臣隆科多也就是四阿哥和十四阿哥的舅舅宣读遗诏皇四子胤禛继承皇位。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