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中国野史、秘史

曾国藩与小偷的故事 曾国藩外孙女

曾国藩小偷

曾国藩小时候不怎么聪明,可以说是有点笨笨的,为此还被人嘲笑过,但是曾国藩没有因此放弃对学习的热情,反而越来越用功。

有一次老师给班上每一位同学布置了家庭作业,你们每个人晚上回去给我一字不差的背出这篇课文啊,明天检查,听清楚了吗,下课。

曾国藩信心满满,他还想着明天在全班人面前露一手,看哪些人敢嘲笑我。一回家曾国藩就开始大声朗读起来,争取在三十遍内将文章背出来,前面有提到曾国藩记忆力不是很好,但是勤能补拙,曾国藩也就是凭借着这一信念才一直坚持不懈的。不巧,这一天有一位小偷想要光顾曾家,听到孩子在大声嚷读,也不心急,想着一会这孩子读累了睡了,就是我大显身手的时候了。听听这孩子读的什么也好,好像是经……一个小时过去了,耳畔还是朗朗书声,再等会吧,小偷想,这孩子或许是好奇心来了,孩子嘛,总有管不住自己的时候的。两个小时过去了,诶,今天这屋的主人是唱的哪出啊,我们小偷的时间不是时间啊,你倒好,在屋里暖着,我这可是站在外面受冻啊。但是曾国藩似乎并没有要停下来的意思,小偷不敢了,他走进曾国藩家里,把整篇课文从头到尾一字不差的背了一遍,然后扬长而去,似乎已经忘记了自己是小偷的本来目的,心中想的是如何教训教训这笨小孩。可是曾国藩凭借勤奋成为挽救清朝的大臣,而小偷,他应该还在为下家的孩子会不会背这么久的书而困扰吧。

曾国藩外孙女

曾国藩的外孙女聂其璧是一位一生富有传奇色彩的女性,无论是在孩童时期的个性十足,还是在追求爱情时的义无反顾,又或是追逐梦想过程中的坚持不懈,还有朋友落难挺身相助的好伙伴,无论怎样,聂其璧的传奇一生可以说是非常精彩。

聂其璧的母亲曾纪芬是是曾国藩的幺女,她对子女的教育非常严格,就算子女已经成年,对长辈还是应该保持尊敬。可以说聂其璧小时候家教非常严格,但是少女时代的她却“胆大包天”甚至敢翻墙出去看戏和约会。对此母亲无奈的称管不了。聂其璧在自己的爱情上也是特立独行,她一眼相中了上海交大的周仁教授后,便要成全这对不是很相称的婚约。周仁在当时在学术上还没有特别突出的功绩,也只是一名贫穷的读书人。值得一提的是,宋美龄作为傧相,出席了聂其璧的婚礼。

只要是自己喜欢的东西,聂其璧就会想方设法发得到,最夸张的莫过于大洋彼岸的好莱坞明星见面,1939年已为人母的她决定前往美国见一见自己的电影偶像,这在当时看来似乎没有任何的合理性,但是聂其璧做到了,在听说了这位来自大洋彼岸的小粉丝后,明星们纷纷拿出签名。但是家中的聂其璧确是一副十足的小姐派头,家人的一些举动当然有所规定,甚至丈夫的饮食也要一一安排好。所以饭桌上有些小误会和小争吵自然避免不了。但是聂其璧对丈夫确实是关怀备至,文革时期,丈夫重病,聂其璧除照顾丈夫,还要对付造反派的逼问,虽然最后丈夫没能熬过这段艰苦的岁月,但是两人的爱情却如磐石般坚硬,感动着世人。

聂其璧的一生都在用独特的方式,反抗者自古就有的繁琐无趣的家规,对抗着人性苍凉的时代。

曾国藩戒烟

曾国藩曾经嗜烟如命,经常是烟不离手,说起曾国藩的戒烟旅程,可谓充满艰辛。

早期因为抽烟太频繁,受到了师长的责备,曾国藩自尊心强,就下定决心非戒烟不可,甚至连名字都改了,就是为了提醒自己时刻不忘戒烟。我们知道,年轻人嘛,血气方刚的,什么不会,喊喊口号还是一套一套的。这次的戒烟宣誓结果也就可想而知了。

第二次戒烟很快浩浩荡荡开始了曾国藩心想我连名字都改了,这决心下得还不够大吗?这次曾国藩又换了一种方式,他当众发誓绝不抽烟,这要是毁约出丑可就大了,不被人贻笑大方。这一毒誓确有奇效,曾国藩在家中果然不抽烟了,但是好景不长啊,一次出远门在外,还是中了朋友的诡计,重操就业起来。两年后,曾国藩向一位理学家请教,这会可算是有点功效了,他将每天发生的事写在日记中,每天不忘提醒自己一遍,理学家告诫他,每天想一件事,写在日记里,时刻提醒自己,把自己的一念之差写下来,以后看到就知道当初犯了哪些错误,有了那些不该有的想法。

这样痛定思痛,曾国藩终于彻底戒烟。这也成为曾国藩为之骄傲的一点,在教育自己儿子的时候,曾国藩说,别看你老把我现在烟酒不沾,没你那会我可是烟不离手,但是我凭借自己的意志力改了这个坏习惯,虽然过程有些曲折,但是结果是好的嘛!

曾国藩修身十二法

张仲超编著的《曾国藩修身十二法》是对曾国藩在提升自我修养时总结出来的经验教训的总结。曾国藩在修养省心上下了不少功夫,他对于如何才能让身心放松也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后世很多人多少都受过曾国藩的思想熏陶。

据说曾国藩的修身十二法,一般人很难全部做到,能遵循个一二点已经很不错了,算是生活品格较高的一类人了。首先要保持衣冠外貌的整洁,时时刻刻不忘检查自己是否有违背义礼的念头,在处理任何事物的时候,都要做到,心无杂念,专心致志,精神状态始终要保持明朗。每天要抽出一定的时间来静坐思考,反省自己性格中与仁义相违背的地方,静坐也必须到道正襟危坐的要求,看上去就应该和宝鼎一般沉稳。天刚亮就必须起床,睡醒后就不能赖床。

阅读的时候要是一本书没有读完,就绝对不能看别的书籍,这样做对自己的道德和学问的进步都会起到消极作用。每天阅读历史书籍,以史为鉴可以治天下,这句话这样才能发挥它的作用。这个过程还必须持续数十年才能算完成。说话时一定要谨慎,曾国藩将这个作为最高品性,少说话多做事这一点的确无论过去还是现在,都是为人处世的准则。每天将真气蓄在丹田,为人处世光明正大,对得起所有人。学习新知识,在读书时几下笔记,将书中描述深刻的地方反复思考,研究。

爱护自己的身体,身体是革命的本钱,不要太辛苦,要克制自己的欲望,饮食也要规律营养。无论在处理政务的时候多么繁忙,都要留出给自己写几篇文章的时间,来检验自己的文化积累和文化底蕴。吃完饭以后写半个小时的字,让自己每天保持写字的机会,可以解决应酬的书信问题到了晚上不出门,多做学问。

曾国藩湘军

为了镇压太平天国运动,曾国藩在湖南创立了湘军。当时太平天国运动声势浩大,清政府地位岌岌可危,朝廷的军队越来越抵挡不住各地兴起的起义运动。

曾国藩将湖南各地散乱的军队统一起来,并通过严格的执行军法,制定军规,将各路野战军训练成为能保家卫国的正规军,与起义军对抗,相比之下,太平天国的部队反而变得有些业余了,满清政府虽然不是很信任曾国藩的湘军,但是没有办法,要是不支持曾国藩,清王朝的政权就要落到市井小人手中。曾国藩与很多湘军将领相互认识,大家也都非常赏识曾的雄才大略,愿意更随曾国藩,将军队越做越大,共同抗击不利于国家和平的势力。

曾国藩用儒家的礼教,尊卑上下等的思想约束军队,让每一位军中的将领时刻不忘自己的身份,时刻为报效国家献身。在曾国藩的领导下,军队取得了赫赫战功,成功击退了太平天国的嚣张势力,湘军在执行任务时,都保持着遵守军纪的良好品质,湘军从来不打无准备的仗,在战事开始之前,他们必先考察地形,分析进攻利弊,筑好防御工事,以备不时只需,湘军极少主动出击,每次都是敌不动,我不动,察言观色,分析时局动态,然后一招制敌。湘军的出现,给清朝的军队制度带去了质的变化,从此,这种由平民自由加入军队,兵权在领导组织的将领手上的新形势,在今后对抗入的战役中侵者起到了指导作用。

梁启超评价曾国藩

梁启超对曾国藩持高度肯定的评价,梁启超认为曾国藩功德高尚,有很高的志趣,不仅仅在近代来说是这样,很可能至古以来都是不多见的;不仅在我国是这样,在世界史上可能也是如此。

但是梁启超也认为曾国藩并非是那种具有超群绝伦的天赋的人,反而是当时时代中最民不见经传的,或许他是诸多英雄豪杰中最笨拙的,原因是曾国藩的一生中遇到了太多变故,太多的际遇导致曾国藩从来没有顺利的做好一件事过。然而曾国藩最后还是拿到功德,获取名分,甚至达到了古人所说的“三不朽”的境界,这更显得他的成就纵古观今都没有能超越他的人,也就没有人能与他相提并论。

梁启超总结出的原因,是因为曾国藩一生都在为超越普通的碌碌无能之辈而努力,他不断克服困难,从而获得所需的知识,不断通过实践丰富自己的阅历,他不以余力的从事任何事情,不达目的誓不罢休,就算历尽重重险阻也不能让他失去斗志。非常耐心的积累知识,谦虚的接受建议,勤奋的落实执行,这样刚直品质的存在,如此的坚定有气节,以诚心为向导,这样艰苦的品性,这样忧国忧民的本心,是曾国藩能够达到常人不能到达位置的关键所在。梁启超认为如果曾国藩在他所处的那个时期还是处在壮年时期,还能参政议政,中国一定能够通过曾国藩的治国方式获得救赎。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