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中国野史、秘史

王羲之为什么被称为书圣王羲之的代表作品是什么?

王羲之和他的好友孙绰、谢娄,还有他的儿子王凝之王徽之等社会名流四十多人,来到了会稽山阴,也就是现在的浙江绍兴西南三十里的兰渚山的兰亭。他们一起流觞饮酒,感兴赋,畅叙幽情。事后,将全部诗歌结集成册,公推王羲之作一篇序文。这一篇序文,就是后来名震千古的不朽名作《兰亭集序》。兰亭也因此而成为了历代书法家的朝圣之地和江南著名的园林。

王羲之感慨好景不长,生死无常的情绪。

王羲之写出了宴集的时间、地点和缘由,主要写兰亭集会上的欢乐之景。他看到的是山栾滴翠,千岩竟秀,清泉荡漾,万壑争流,草木葱茏,若云蒸霞蔚。崇山峻岭,茂密的林木,修长的翠竹。还有湍流股股的清泉,上下天光映照其间,感受到的是阳光明媚,春风和煦,植物的馨香气息。

饮酒赋诗。虽然没有丝竹管弦音乐的演奏盛况,但是一杯美酒在手,一句佳句在喉,也足以使人畅叙这清幽的情怀。抬头仰观宇宙的宏大,俯身观察万物品类的繁盛,纵目游观,驰骋胸怀,足以让人开动所有感官,享受大自然赋予人类的博大慰藉与慈爱,真是心旷神怡,其乐融融。

王羲之在酒意正浓之时所作,那天他晃晃悠悠地站起来,走到案前,在蚕纸上畅意挥毫,作序一篇。王羲之的书法艺术,在这篇序文中得到了酣畅淋漓的发挥。它是王羲之生平最好的手迹。文中凡有相同的字,笔法姿态必不相同。如出现的20个“之”字,竟然无一雷同,成为书法史上的一绝。翌日,王羲之酒醒后意犹未尽,伏案挥毫,在纸上将序文重书一遍,自感不如原文精妙。他有些不相信,一连重书几遍,仍然不得原文的精华。这时他才明白,这篇序文已经是他自己一生中的顶峰之作,自己不可能再超越它了。

王羲之“书圣”的美名,注定是一个无法复制的传奇,像一盏永不熄灭的精神之灯,照耀并激励着源源不断的后来者。

王羲之的这篇书法作品,所显现的历史文化氛围,使我们感受到魏晋风度中所包含的宇宙般的深情,以及王羲之人生态度中的人格目境界。王羲之的大名及《兰亭集序》的绝世精彩,使得不少舞文弄墨,酷爱书法的士大夫们,对这件珍品朝思暮想,心驰神往。传说,唐太宗李世民对《兰亭集序》十分珍爱,死时将其殉葬昭陵,留下来的只是别人的摹本

古代,一般学书者,无法看到宫廷中的摹本手迹,皆以传为欧阳询摹木刻本的《定武兰亭》为第一刻本。今人所见,皆为《兰亭集序》临摹本。

王羲之的书法作品很丰富,楷、行、草、飞白等体皆能。除《兰亭集序》外,著名的尚有《官奴帖》、《十七帖》、《二谢帖》、《奉桔帖》、《姨母帖》、《快雪时晴帖》、《乐毅论》、《黄庭经》等,其书法主要特点是平和自然,笔势委婉含蓄,遒美健秀。后人评曰“飘若游云,娇若惊”。王羲之的书法是极美的。

王羲之故居。王羲之故居位于临沂市兰山区洗砚池街20号,为古典园林式建筑,占地约5亩。

王羲之幼年时刻苦练字后,即到池中洗刷砚台,长时间后,以至于池水呈墨色,于是人们名曰“洗砚池”。在洗砚池的北面约10米,即是高出地面2米的晒书台,为当时王家晒书之处。晒书台北面约10米处,有五间仿古建筑,占地约200平方米,为后人修建的琅琊书院。

王羲之的文献资料,以及他的书法拓片。修缮一新的洗砚池、晒书台、鹅池、禊亭等遗迹,可一窥当时王宅的模样

公元350年,王羲之出任右军将军会稽内史,这使他与绍兴结下了不解之缘,《兰亭集序》使兰亭成为千古书法圣殿。绍兴老街古弄的许多故事也与有关。甚至王羲之死于绍兴葬于绍兴境内,绍兴成为王羲之永远的情结。

王羲之有关,也就是与中国书法艺术文化有关,富有浓厚的文化内涵。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