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世界教育大事典

高等教育经费大削减

对英国高等教育来说,1973年标志着一个旧时代的结束和一个新时代的开始。自这一年爆发世界性经济危机之后,英国经济便开始出现全面衰退。1973~1984年期间,英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率仅为1%,其中有4年为负增长;同期,英国通货膨胀率持续保持在两位数。在撒切尔夫人任保守党政府教育和科学大臣期间,政府迫于财政压力,曾一度削减两亿英镑教育经费。其后,于1974~1979年期间任工党政府教育和科学大臣的普伦蒂斯(R.Prentice)、默雷(F.Mulley)和威廉姆斯(S.Williams),也都曾实行教育经费紧缩政策。从1975年起,政府将五年一期的大学拨款惯例改为年度拨款,把通货膨胀因素考虑在内,这实际上是削减了大学的拨款数目。

进入80年代后,严重的经济形势不但使数百万工人失业,而且使大量的毕业生找不到工作或只能勉强临时就业。据统计,1982~1983年英国第一级学位毕业生中平均有21%的人失业或临时就业,其中动物学、地质学、英语、生物学、政治学和社会学毕业生的失业比例分别高达48%、47%、40%、39%和36%。多科技术学院虽然是以应用性的和职业性的学科为主,但其第一级学位毕业生中面临失业或只能临时就业者的比例也高达28%。有些学科如艺术和普通文科等毕业生的失业或临时就业比例甚至超过50%。面对这种状况,撤切尔政府开始将削减大学的经常费视为其削减公共开支政策的组成部分。1979年9月,撒切尔政府首任教育和科学大臣卡利斯尔(M.Carlisle)正式开始贯彻执行政府的这一政策。大学拨款委员会随之作出决定,要求各大学随着适龄入学人数的上升和大学经费的锐减修改原先的计划,最迟在1980年削减招生人数,以维持大学的教学质量和研究水平。1981~1982年与1983~1984年,英国大学的经常费总共被削减13%。

政府削减大学经费的政策引起了大学师生的一片抗议声,并且带来了一些严重后果。这首先表现为对科研工作的影响。由于政府削减经费,英国大学不得不每年放弃600个一流的科研项目。此间英国耗资5000万英镑、历时12年方在拉瑟福德阿普尔德实验室投入使用的世界一流分裂中子源设备亦因缺少科研经费而处于半开动状态。同期英国科学研究的总成果和学术著作的被引证率也呈下降趋势。

其次,大学经费的削减导致了学术人才的大量外流。美国科学家基金会的有关统计表明,仅1985年就有1001名英国科学家和工程师外流到美国任教或工作。另据美国《洞察》周刊1987年6月29日文章报道,英国皇家协会有25%的会员在国外工作;1986年获得皇家化学学会研究奖的所有英国科学家都在美国工作。同时留在国内的英国科学家的工作环境也很不稳定;人文学科的人才外流情况也同样严重。

再次,大学经费的削减将导致大学为了弥补经费不足而放低招生标准,从而可能引起教学质量和大学水准的下降。尤其是在招收外国留学生时,各大学出现了一些共同的倾向,即:①大大降低入学标准。②通过贬低其他大学和进一步降低入学要求等方法来“争夺”学生。③不核查学生的经济能力和掌握英语的熟练程度等等。

为了缓和矛盾,1986年教育和科学大臣贝克尔(Kenneth Baker)明确表示,政府将不允许任何一所大学由于财政困难而停办。1987年濒临破产的加的夫大学学院由此而得到挽救。为帮助大学对付财政困难并消除教育和科学部官员们的疑虑,全国大学副校长委员会成立了贾拉特委员会(the Jarratt Committee),以研究提高大学的效率问题。

80年代属于公立高等教育部分的多科技术学院和其他高等院校的学生数有了迅速而稳步的增长。1979年这部分院校的学生数占所有高等院校全日制学生总数的57%。到1987年大学部分和公立高等教育部分的学生数开始大致拉平;至1991年则多科技术学院与其他学院的学生在所有全日制学生中的比例超过半数,占55%。

上一篇:职前教育证书考试设立下一篇:《教学质量》白皮书发表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