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世界教育大事典

儒家伦理课程开设

80年代初期,新加坡受西方文化影响日甚,社会道德问题严重,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新加坡政府为此开展了各种研究,并发表道德教育报告书,提出在新加坡振兴以儒家伦理为核心的东方文化伦理观念。为此,全国利用各种方式大力宣传,推介儒家伦理,并组织专访、专题讲座及讲演,讨论儒家伦理的基本观点,引导社会大众理解和认识儒家伦理的精神实质,把儒家伦理作为新加坡人的行为准则。特别是在1982年的华人农历新年的献词中,李光耀总理号召新加坡人民保持和发扬中华民族的儒家传统道德,并把儒家伦理思想的核心归结为“忠孝仁爱礼义廉耻”八德,认为它是每一个新加坡人必须保持和发扬的美德。同年2月,教育部根据李光耀总理的建议,宣布在中学三、四年级的道德教育必修课——宗教知识科目中,增加儒家伦理课程,使新加坡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把儒家伦理作为学生学习课程的国家。政府为在中学推行儒家伦理教育做了一系列周密的准备工作。1982年6月,当时的副总理兼教育部长吴庆瑞博士率团往美国和一些华裔学者商讨推行儒家伦理的有关问题;7~9月邀请海外一些著名学者访问新加坡;10月开始,政府通过新闻传播媒介对“儒家思想与新加坡社会”这个主题展开了全面的、公开的研讨,并成立儒家伦理教育委员会,协助教育部拟定适合新加坡现实情况的儒家思想概念,编制课程大纲;1983年成立了儒家伦理课教材编写小组;1984年开始在15所选定的中学全面推广,以华文、英文教授伦理课程。1987年,全国以华文修读儒家伦理课程的中学三年级学生约有5000人,小学生约有2000人,以英文修读儒家伦理的中学三年级学生有700人。

教材《儒家伦理》分上、下两册,上册共17课,分五个部分,即绪论、儒家大师、修身和生活、五伦、附录;下册共20课,除了谈论如何体现内圣外王等内容外,还对仁、智、勇、义、礼、信等儒家伦理道德中最重要的德目作出诠释。此外,课程内容也包括中庸的道理、人性的修养、权利与义务的关系、理想的人格和世界、儒家思想的发展与演变、儒家思想对东亚的影响等。课程的结尾还对全书作了总结,说明儒家伦理学说的永恒价值、它与其他文化和宗教的沟通、儒家思想的现代意义等。教材还配有阅读教材和视听教材。

进入90年代以后,由于多元文化国家中宗教教育课与儒家伦理课的关系,政府决定不再开设单独的儒家伦理课程,而改为推行五大共同价值观教育:提倡国家至上,社会为先;家庭为根,社会为本;关怀支持,同舟共济;求同存异,协商共识;种族和谐,宗教宽容。政府在推介共同价值观的过程中用现代语言把儒家思想的合理内涵融入共同价值观的框架中去,使之为包括其他民族在内的全体新加坡人接受。

上一篇:南洋理工学院成立下一篇:基本技能培训教育计划实施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