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世界教育大事典

删除“侵略”二字的历史教科书事件

1982年,日本文部省对送审的高中二、三年级用的历史教科书提出修改原则,特别强调在对第一次、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历史事实进行记述时,对日本的侵略行为要淡化,并对一些具体史实还提出了详细修改意见,如把侵略中国华北改写成“进入”华北,并把所有涉及“侵略”的词句,全部换成日语的“进出”;把日本蓄谋已久、周密计划的“九一八”事变,轻描淡写地写成日本军队“爆炸了南满铁路的局部地方”;把日军在中国实行的惨无人道的“三光政策”说成是“抗日运动的展开,迫使日本军队采取的保安措施”;更有甚者,竟把南京大屠杀的起因归于中国军队的抵抗,“日军蒙受巨大损失,出于激愤而杀害了许多中国军民”等等。不秉承他们指示写的教科书就不予通过。在当年的审查即将结束的6月26日,各大新闻传媒都对审定结果作了报道,普遍都认为本次审定比以往强化多了。这些报道发表后,引起了中国、韩国等亚洲国家的强烈反应,对文部省审定通过的历史教科书中的错误记述表示不满和批判。中国《人民日报》于6月30日发表了《日本文部省审定课本歪曲历史美化侵略》的报道,7月20日又以严厉的措辞发表短评《必须牢记这个教训》。中国外交部亚洲司司长肖向前约见日本驻华公使渡边幸治,代表中国政府向日本政府提出纠正文部省审定的历史课本中错误的要求。同样,韩国的《东亚日报》也发表了长篇报道,韩国政府也于8月3日通过外交途径,向日本政府提出了抗议。越南、新加坡、来西亚、菲律宾等曾经经受日本侵略的东南亚各国先后也都提出了抗议。

对于中国及亚洲各国的严正声明,日本政府最初根本不表示歉意,推委搪塞,企图蒙混过关;继而又避重就轻,向各国解释日本教科书检定制度,将责任转嫁到民间出版社身上。对此,中国政府表示强烈不满,同年8月1日,通过外交途径通知日本政府,宣布取消原定邀请日本文部大臣小川平二9月份访华的日程,认为他在这个时候访华不妥。8月5日,吴学谦外长又约见日本驻华大使鹿取泰卫,重申中国政府的严正立场,严肃指出,承认不承认日本军国主义对中国侵略的历史,这是发展中日两国关系的一个重大原则问题。并指出,日本政府对教科书中出现的违反历史事实的问题,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要求日本政府采取必要的措施,纠正文部省在审定教科书中的错误。中国的民众也表示了极大的愤慨,在各地纷纷举行抗议游行。日本国内有正义感的学者、教师、工人等组织了“市民思考教科书问题会”,和其他群众团体一起举行抗议集会,征集签名,敦促政府尽快解决这一问题。

在国内外强大的压力下,日本政府终于在8月26日,由内阁官房长官出面就“历史教科书问题”发表谈话,表明“韩国、中国等对我国教科书的记述提出了批判,为增进与亚洲邻国的友好、亲善,我国将充分听取这些批判,并由政府负责纠正”。此后,日本驻华大使约见了吴学谦外长,陈述了日本铃木首相对早日解决教科书问题的指示,表示日本政府将负责纠正教科书中存在的问题,通过修订教科书审定基准,可望纠正教科书中关于中方所指出的有关问题的表述。对于已审定的教科书,将通过发表文部大臣见解,刊登《文部时报》(一种官方发表指示的刊物)下达,在教学中实际满足中方的要求。根据政府指示的精神,文部大臣小川平二于9月14日,向教科用图书审定调查审议会发出题为《关于历史教科书记述审定的应有的方向》的咨询。在咨询理由中,小川文部大臣指出:“鉴于此次韩国、中国等就我国历史教科书中有关记述提出了意见,在今后的审定中,为了在历史教科书的记述中能恰切地反映与以韩国、中国为首的亚洲邻国的友好、亲善精神,有必要对有关历史教科书记述的审定基准所应有的方向以及其他必要事项加以研究。”该审议会把这个任务交给了教科用图书审定调查分科第二部。该部成立了由金泽大学名誉教授增井经夫为委员长的历史专家组,从学术、教育等观点出发,进行了2个多月慎重的审议和研究,于11月16日向文部大臣提交了《关于历史教科书记述审定的应有的方向》的报告。报告在分析了此次教科书问题的原因后建议,鉴于日本与中国等亚洲国家曾有过一段不幸的历史,故在记述这一历史时,必须照顾到这些国家的国民感情,在今后教科书的审定中应进一步尊重这种考虑。因而在处理日本与邻国之间现代史中有关事项时,有必要在审定基准中加上这样的一条,建议从国际理解和国际协调的立场出发,给予必要的考虑。根据这一报告,文部省于同年11月24日对《义务教育诸学校学科用图书审定基准》以及《高中学校用图书审定基准》进行了修订,在社会科的“选择,处理”项中补充加入了如下规定:“在处理与亚洲各邻国之间的近现代史事项时,应从国际理解和国际协调的立场出发,加以必要的照顾。”在同一天,还由文部大臣发表关于历史教科书的谈话,对这次历史教科书事件的过程和结果作了说明。

上一篇:经济同友会发表《行政改革——对今后文教政策的期望》下一篇:文部省发行学生指导手册,要求制止校内暴力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