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世界教育大事典

重申“学位与职位分离”政策

学位与职位分离,最初是由时任联邦公共事业委员会主席的基德瓦伊(A.R.Kidwai)博士在1974年提出的。他认为在公职问题上,应该使学位与职位分离,这样可把多年谋取一纸文凭的时间更有效地用在专业培训和获得在职经验上。基德瓦伊当时还只是从纠正对学位的过分强调来考虑学位与职位分离的。此建议提出后,在印度政府和有关机构的文件或报告中不断出现。如1978年,印度大学拨款委员会在《印度高等教育发展的政策框架》中,提出在政府的大量公职上应实行学位与职位分离。人民党政府在1979年的《国家教育政策草案》中则建议:为了减轻对高等教育的压力,在一些实际上不需要高等教育知识和能力的工作中,要使学位与职位分离,即可由高中毕业生来从事这类工作。到80年代印度教育全面改革时,学位与职位分离再次为人们所关注。教育部在1985年《教育的挑战》中认为,学位与职位分离可以大大减轻高等教育承受的升学压力,可以作为减少大学生尤其是普通高等教育各科大学生失业的一项措施,学位与职位分离的作用自此扩大了。

在印度,高等教育的学位是谋取工作尤其是好工作的通行证,因此人们都渴望进入高等院校。这种社会的压力同其他原因一起,促使了印度高等教育迅速扩充,而高等教育质量在这一过程中则不断下降,受过高等教育的失业者的人数也越来越多。学位与职位分离的建议就是在这种背景下被重新提出,并被1986年的《国家教育政策》正式规定为高等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政策措施,而1992年修订的《国家教育政策》则再次重申了高等教育改革的这一方向。

印度实行学位与职位分离政策的作用和意义可具体归纳如下:有助于减轻社会对高等教育的升学压力,从而缓和高等教育的扩充;使一部分无意真心深造的人不进入高等教育系统,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教育质量;由具有相应能力的人而不是仅持有一纸文凭的人从事某些工作,会提高各个办公机构和部门的工作效率;解决受过高等教育的人的失业问题,也是考虑“分离”措施的出发点之一。

上一篇:英迪拉·甘地国立开放大学创办下一篇:《国家教育政策》颁布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