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世界教育大事典

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召开

中共中央、国务院召开的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1999年6月15日在北京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江泽民,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李鹏,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朱镕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李瑞环,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家副主席胡锦涛,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书记处书记尉健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等国家领导人出席了会议,会议由朱镕基主持。丁关根、吴邦国、迟浩田、罗干、温家宝、曾庆红、吴仪等领导同志也出席了开幕式。

参加这次会议的有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以及计划单列市党委和政府的主要负责人、教育行政部门的负责人,中央和国家机关、解放军、武警部队有关部门的负责人以及部分学校的负责人。各民主党派、工商联的负责人和教育界的老同志列席了会议。

这次会议是改革开放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召开的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会议的主题是动员全党同志和全国人民,以提高民族素质和创新能力为重点,深化教育体制和改革结构,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振兴教育事业,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为实现党的十五大确定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宏伟目标而奋斗。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江泽民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国运兴衰,系于教育;教育振兴,全民有责。我们必须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服务,为人民服务,坚持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努力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江泽民在报告中充分肯定了建国50年以来新中国教育事业所取得的伟大成就,不仅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了大批熟练劳动者和各类专门人才,而且积累了丰富的教育工作经验,几代教育工作者艰辛探索,无私奉献,为祖国富强和民族振兴付出了大量的心血,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

江泽民在分析国际国内形势后指出,在当今世界上,综合国力的竞争,越来越表现为经济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的竞争,无论就哪个方面实力的增强来说,教育都具有着基础性的地位。改革开放20年来,中国经济建设和科技进步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也要清醒地看到,中国经济增长方式还没有根本转变,沉重的人口负担还没有转化为人力资源的优势。劳动力素质和科技创新能力不高,已经成为制约中国经济发展和国际竞争能力增强的一个主要因素。因此,中央全面分析国际国内发展的大势,认为必须坚定不移地实施科技兴国的战略,大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提高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能力,密切教育与经济、科技的结合,加快实现经济增长方式和经济体制的根本转变。这是全面推进中国现代化事业的必然选择,也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根本保证。

江泽民同时还指出,面对当前国际国内新的形势,我们的教育思想、教育体制和结构、教育内容与方法,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需要不相适应的矛盾,已经和正在日益显露出来。各级党委和政府,整个教育战线的同志们,对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都应保持清醒的认识。思想政治教育,在各级各类学校中都要摆在重要地位,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和削弱,要不断增强学生和群众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这是素质教育的灵魂。

江泽民说,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满足基本学习需要和提高劳动者的整体素质,要作为教育工作的首要目标,努力提高绝大多数人的教育水准。对于不能进入高等教育行列学习的城乡学生和其他群众,应通过举办各级各类职业技术学校,广泛吸收他们学习和掌握一门或几门生产技术与管理、服务方面的技能。要根据需要和可能,采取多种形式积极发展高等教育,特别是社区性的高等职业教育,扩大现有普通高校和成人高校的招生规模,尽可能满足人民群众接受高等教育的要求。也可以动员社会的力量办一点民办学校,作为现有高校的补充。各级政府要为受教育者提供尽可能公平的教育机会,尤其要重视解决欠发达地区和人民的教育问题,增加对贫困地区和贫穷家庭的教育资助,特别是要重视发展农村教育事业,确保农村教育的投入,并不断加大投入的力度。

江泽民说,面对世界科技飞速发展的挑战,我们必须把增强民族创新能力提高到关系中华民族兴衰存亡的高度来认识。教育在培育民族创新和培养创新性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的使命。必须转变那种妨碍学生创新精神和能力发展的教育观念、教育模式,特别是由教师单向灌输知识,以考试分数作为衡量教育成果的惟一标准,以及过于划一呆板的教育教学制度。要下功夫造就一批真正能站在世界科技学术前沿的学术带头人和尖子人才,以带动和促进民族科技水平与创新能力的提高。这不仅是教育界的责任,也是全党全社会的战略性任务。在出人才的问题上,要鼓励和支持冒尖,鼓励和支持当领头雁,鼓励和支持一当先,这不是提倡搞个人突出、个人英雄主义,而是合乎人才成长规律的必然要求。

江泽民还指出,终身教育是当今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要逐步建立和完善有利于终身学习的教育制度。学校要进一步向社会开放,发挥学历教育、非学历教育、继续教育、职业技术培训教育等多种功能。基础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和高等教育要加强相互间的衔接和沟通,为学习者提供多种多次受教育的机会。要以远程教育网络为依托,形成覆盖全国城乡的开放教育系统,为各类社会成员提供多层次、多样化的教育服务。

江泽民总书记要求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都要从实现祖国富强和民族振兴的高度,继续关心和支持中国的教育事业。在思想上要高度重视,在教育经费上为教育的优先发展提供物质保证。要不断提高教师的素质,并努力改善教师的地位和待遇。.

最后,江泽民指出,人才培养和青少年的成长,不仅需要各级各类学校的努力,而且需要良好的社会环境。加强社会综合治理和文化建设,坚决抵制各种封建迷信、腐朽思想文化对青少年的毒害;加强社区建设,积极创造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家庭、邻里和学校的环境。文化艺术部门和大众传播媒介,必须以内容健康向上、具有艺术魅力的精神产品教育青少年。总之,全党和全社会要共同努力营造文明健康的学习环境。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代表党中央、国务院作了《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的报告。李岚清副总理在报告中强调,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当前中国现代化建设的一项紧迫任务,是中国教育事业的一场深刻变革,是教育思想和人才培养模式的重大进步,必须采取重大举措加快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全党全社会要共同努力,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创造良好条件。

李岚清副总理强调,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正确认识和解决以下几个问题:①倡导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良好宽松的条件,克服那种只重视智育,轻视德育、体育和美育,在智育中又只重视知识传授、忽视能力培养的倾向。②要坚持面向全体学生,依法保障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和青少年学习发展的基本权利,努力开发每个学生的特长和潜能,改变那种只重视升学有望的做法。③要鼓励创新和重视实践,促进教育和经济社会的实际紧密结合,改变那种只重书本知识、忽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的现象。④要把素质教育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这是关系到教育工作全局和涉及社会各方面的系统工程,要改变那种素质教育仅仅是基础教育或是学校教育任务的观念。

李岚清副总理强调,只有采取重大措施,加快教育改革和发展,才能为推进素质教育创造一个大的宏观环境。①要着力调整宏观教育结构,拓宽人才成长的道路,减缓升学竞争的压力,加快非义务教育的发展,构建有利于实施素质教育的人才成长的“立交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②要加快考试和评价制度改革的步伐,进一步推动教学改革,建立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高质量的教师队伍。③实施素质教育,要大力提高教育技术手段现代化水平和教育信息化程度。④要促进教育与经济、科技和社会发展密切结合,使教育在科教兴国中发挥更大作用。

此外,李岚清副总理还强调,实施素质教育还要进一步加强领导,努力为实施素质教育多办实事。要完善教育投入机制,为实施素质教育提供保障。要改革社会用人制度,为实施素质教育提供正确的导向,并通过加大宣传力度,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创造良好的社会舆论环境。

李岚清副总理的《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讲话对于中国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构建21世纪充满生机活力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体系提供了指导思想和行动纲领。

历时4天的全国第三次教育工作会议于6月18日在北京闭幕。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朱镕基在闭幕式上发表重要讲话。朱镕基首先充分肯定了这次教育工作会议召开的重要意义,并号召各级党委和政府要认真学习江泽民总书记的讲话。

他在全面分析了中国当前的经济形势之后,着重阐述了加快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问题。朱镕基强调,要加速国家的现代化,显著增强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迎接新世纪的机遇和挑战,就必须落实科教兴国战略,真正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从当前看,加快教育发展具有着极大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朱镕基强调,加强教育发展要在原有基础上进一步解放思想,要强调和放宽政策。同时,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加快教育发展,还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大教育投入,随着经济的发展,逐年增加教育经费,并大力提高办学效益,提高教育经费的使用效率。最后,朱镕基指出,加快教育改革和发展,还需要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在不断提高教师地位和待遇的同时,要进一步提高教师的素质。

改革开放以来的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的胜利召开,标志着中国跨世纪的教育事业将进入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新阶段,它为中国21世纪教育改革和发展指明了方向,对于促进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的发展、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具有十分深远的现实意义。

上一篇:教育部制定《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下一篇: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