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世界教育大事典

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实施“希望工程”

建国以来,中国的基础教育虽然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是仍存在着许多问题,其中之一就是贫困地区青少年的失学问题。据国家统计局统计表明,20世纪80年代末,在全国2.2亿学生当中,1/3左右只能读到小学,1980~1988年,全国流失生达3700多万名。在由国家和有关省、自治区扶持的679个贫困县中,因贫困不能就学和流失的情况就更为严重。由于教育经费奇缺,许多必备的教学设施都无法满足,很多农村小学甚至连粉笔都买不起。

这些因贫困而导致的教育发展迟缓问题逐步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和忧虑。由共青团中央、全国青联、全国学联以及全国少工委联合创办的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提出,振兴教育,势在必行,解决贫困地区少年失学问题,刻不容缓。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于1989年10月30日在北京举办新闻发布会,宣布开展“救助贫困地区失学少年”活动,建立了中国第一个“救助贫困地区失学少年基金”,并把这项活动命名为“希望工程”。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宣布,在“希望工程”的实施过程中,基金会将依照国务院《基金会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主要依靠社会各界和海外关心中国青少年团体的支持,通过募捐,创建“救助贫困地区失学少年基金”。“希望工程——百万爱心行动活动”的具体资助方式是:设立助学金,长期资助贫困地区品学兼优而又因家庭困难失学的孩子重返校园;为一些贫困乡村新盖、修缮小学校舍;为一些贫困乡村小学购置教具、文具和图书。

由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发起的“希望工程——百万爱心行动活动”自实施以来,在全国各界引起强烈反响,党和国家领导人对此项活动予以了高度的赞扬和大力支持。团中央、国家教委等有关部门、单位、组织都对此项活动予以了积极的支持和配合。全国各界人士都以捐钱、捐物等形式对贫苦地区的失学青少年进行救助,使得许多失学或即将失学的青少年能够继续他们的学业。1990年5月19日,全国第一所希望小学在安徽金寨县诞生,使500名失学儿童重返校园。

“希望工程”的实施,对提高中国教育的普及率以及改进贫苦地区学校的教学设施,提高中国的教育质量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上一篇:国家教委中学校长培训中心成立下一篇:全国师范专科学校工作会议召开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