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世界教育大事典

《才能与学习》一书出版

20世纪60年代中期,联邦德国教育改革兴起高潮,对教育与经济发展关系问题、人才结构问题、教育机会均等问题、智力的可塑性问题等等进行了热烈的讨论。1968年教育审议会出版的《才能与学习》一书总结了专家、学者对智力的遗传和环境影响问题进行的研究工作,并认为人的智力是由遗传和环境两方面因素共同影响决定的。

该书提出的决定性理论主要研究天资、成熟、动机以及思考与学习的关系。人类遗传学研究的代表人物戈特沙尔特(Gottschaldt)指出,遗传的差异要比教育环境和文化环境所起的作用更大,个体的与行为的遗传潜力还未被充分利用。该书还介绍了埃比里(Aebli)关于成熟与学习的理论,埃比里认为学习是从生命的最初时刻开始,而且每种学习的进步都依赖于先前的学习,特别依赖于这种学习经验的质量。该书又探讨了促进学习付诸行动的力量因素,其代表人物黑克豪森(Heckhausen)指出,一种学习动机是从相对持久的需要中产生的,个人把这些需要带入情境之中,而这种学习动机也是从依赖情境的刺激变化中产生的,如一种学习材料的新鲜内容可能会激起个体学习的动力。该书还指出,学习过程不是简单地造就一个吸收和了解知识的个体,而是要造就一个能独立地、创造性地和批判性地思考的个体。持这类观点的代表人物贝吉乌斯(Bergius)认为,要使学生能够得到卓有成效的、明智的思考能力,教学方法的特性起着决定性作用,并指出按照学习与思维心理学的认识,通过促进迁移能力的教学方法,通过系统地帮助形成概念,通过遵守创造性思考的一般规则与特殊规则,能够提高学生独立与创造性思考的能力。

《才能与学习》一书分析了影响或阻碍学习过程的因素。指出,学习过程是建立在社会文化的总条件基础上的,只有从整体上更好地认识到社会化过程的作用,才能有意识地通过教学与教育过程来控制学习过程。持这类观点的代表人物之一莫伦豪尔(Mollenhauer)阐述了关于社会化和教育成就的关系,他强调,从学校中只能找到学生学习受阻碍的部分原因,学生学习成功与否还依赖于其学龄前学习过程的发展,因此,从入学第一天开始就应对此进行调查研究。他又指出,应该防止在社会化过程中妨碍儿童接受义务教育的情况。克服社会下层子女在受教育过程中被忽视的现象。另一代表人物阿诺尔德(Arnold)就家长的“才能与教育愿望”问题进行了研究,针对家长不重视甚至阻碍子女接受教育的现象,他建议向家长开展宣传教育,提供教育信息,确保儿童接受教育的持续性。

就学校中有才能儿童的选拔问题,该书也作了深刻的分析。指出,高级中学教育的一切形式在本质上与挑选联系在一起,在学校中挑选天才不仅仅是学校内部的事务,在很大程度上是公众的事务,这种事务决定着民众的公益和个人的未来,挑选工作应受社会和国家的批评与监督,因为所挑选人才要适应工业社会多样化发展的需要。高级中学的选拔倾向表现为,宁可招收高智商但成绩平平的学生,而不招收成绩优良但智力平平的学生,这是对传统挑选制度的挑战。

在探讨有才能儿童选拔问题的同时,也没有忽视对低能儿童的研究。该书介绍了韦格纳(Wegener)的研究成果。他研究了特殊教育领域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并强调,通过目标明确的、符合残疾儿童学习能力与特点的教学与促进措施,可以使他们在学习上取得一定程度的进步。他还提倡在特殊学校进行能力分组教学,针对智力程度、个性特征等制定特殊的教学计划,挖掘那些儿童固有的潜力。另外,为了保证这些儿童进入有关职业,也可以通过职业训练措施。通过职业学校教师较好的特殊培训,可以使这些儿童进入适合自己的工作领域。

《才能与学习》的观点与许多学者的观点相一致,他们普遍认为,智力是可以促进的,具有很大的可塑性,研究也表明人的智力是与人所受的早期教育,与人的环境影响,其中特别是学习条件密切相关,因此在这一观点基础上许多学者主张大力发展学前教育,使那些在家庭中缺乏良好学习条件的儿童得到补偿教育,使他们的智力能够尽早得到促进。他们批驳了60年代以前关于社会上存在着天生的三种类型智力的青少年的说法,批驳了三轨制教育思想,并极力推荐“综合中学”,因为这种中学把三轨制综合在一起,这样学生根据自己的学历较容易转入其他一轨中学习。

上一篇:联邦德国大学校长会议通过《关于学术性高等学校实行招生限制的决议》下一篇:大学生运动爆发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