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世界教育大事典

中小学课程改革推行

1978年,泰国推行大规模的中小学课程改革。泰国1960年颁布了战后较系统的课程,全面革除旧的封建色彩浓厚的精英教育模式的课程,加强了当时工业化发展需要的新内容。随着泰国社会的发展,课程也日益暴露出它内在的问题,未能很好地考虑到现代经济的要求和不同地区不同儿童发展的需要,而且由于内容笼统艰涩和学究化,学生很难理解,造成大量留级生,教师中心的编制观也使课程不受学生欢迎。1977年颁发新《国民教育大纲》时,突出了对旧课程的重大改革。新课程从1978年开始在一年级和初一实施,到1983年全面完成,是历来课程改革最彻底、历时最长的一次。新课程突出了为儿童发展、为地方和社区发展、为国家发展和工业化服务的主线,较少强调学科而更多地强调儿童生活的各个方面;突出儿童在教材中的地位,提倡教师是辅助者的思想;突出参与社区和教师的教育责任,而不是简单用分数来衡量学生水平。改革了的小学课程包括基本技能、生活经验、品德教育和工作经验四个部分,具体要求如下:①使学生具有基础知识和技能;使集体与个人继续发展,懂得谋生、消费及节约的知识和技能;懂得一般的读、写、算及把科技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去的知识和技能;懂得追求知识和科学学习;能适应环境并能欣赏艺术。②使学生成为国家和社会的好公民,忠于君主立宪制,认识个人责任和权利,意识到自由的价值和作为泰国人的光荣,并学会处理人际关系。③使学生获得优良的品质,有自我牺牲和无私精神,有律己的毅力,有勤奋、忠实、俭朴和刻苦耐劳的精神,有批判性的思考及科学判断的能力,有接受批评的精神和敬重他人的态度及体育道德等。④使学生有社会生活的知识和技能,能适应社会和环境的变迁,忠于自己的宗教诺言并将戒律付于言行,能理智地利用时间,积极地创造个人和社会利益,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和虚心坦率的态度等。相应地设置了四类课程,第一类为泰语、计算和其他技能;第二类为自然、社会、生活、常识;第三类为道德、艺术、体育、音乐;第四类为家庭经济和工农业生产技能。

初中课程分语言(泰语、外语)、科学和数学、社会学、品性培养(卫生保健、艺术教育)、劳作和职业等5大类。高中课程分9类:泰语,必修课,每周两节;外语有英、法、德、日、阿拉伯语等,每个学生可选两种;社会教育,有地理、历史、政治、道德、社会学、经济学、法学、人口学和环境保护学,每周可选修两节;卫生体育,有必修和选修;数学,分数学和应用数学;自然科学,有物理、生物、化学;应用科学,有工业技术、农业、家政学、手工艺学;艺术有绘画、印图、泰国艺术、装饰艺术、泰国歌曲演唱、泰乐、时代音乐及歌曲演唱、陶瓷、戏剧表演等;基础职业技术,有工业技术、农业、家政、商业、手工业和艺术等。

上述中学课程的特点是:①不同知识背景的学生有不同的选修方式;②都设选修课,实行学分制;③课程设置多样化,兼顾学生的多样性发展需要;④注重理论学习与实践相结合,强调面向学生发展,突出动手能力和技能的获得;⑤课程密切配合泰国的社会发展与经济发展的需要,很有时代性。

上一篇:素可泰·探玛提叻电视大学成立下一篇:小学联校制度推行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