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世界教育大事典

奥地利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引论》出版

1915~1917年的两个冬季中,弗洛伊德在维也纳大学讲授精神分析方面的理论课程,由于缺少适用的教科书,他把三部分讲稿综合成一本教材,取名为《精神分析引论》(Vorlesungen zur Einfuhrung in die Psychoanalye),1917年出版;英译本(Introductory Lectures on Psychoanalysis)于1922年在英国出版。中文本由高觉敷译成,1930年商务印书馆首次出版,1984年重新出版。

《精神分析引论》一书共3编28讲。该书主要研究和探讨了以下问题:①意识与潜意识的关系问题。他认为心理学的研究就是要把潜意识过程译成意识过程,填补意识知觉的空白。②有关死亡本能问题。他认为所有生命的目标就是死亡,而本能的目标在于恢复事物的较早期状态,即“复旧的强迫性”。③有关泛性论问题。他从生物学的角度推断出本能(分两类),即相当于人类的两大需要(饥与爱)。④关于过失问题。⑤梦的问题。他探究梦的心理机制,认为梦是被压抑欲望的伪装满足,通过梦可以洞察无意识世界的深处,并揭示内心世界的活动奥秘;在此问题上,弗氏将梦的理论推广至日常生活,认为失言、笔误、忘记人名等像梦一样,是被压抑的欲望以伪装形式表现出来的病理状态。⑥关于人格问题。他把人格分成本我、自我和超我三部分,分别代表人格的原始、理智的良心侧面;一个人的人格内部的本我、自我和超我扮演着不同的角色,相互交织,处于不断的冲突之中;健康的人格是自我起着主要作用的,它控制着本我和超我,并与外界维持和谐的关系。⑦对于教育问题。弗氏也运用精神分析方法进行研究。他对教育进行考察后认为,儿童必须学会控制自己的本能,教育的职责就是约束、压抑和禁止,然而,精神疾病正是由于压抑所造成的。所以,教育者必须寻找出一种利多弊少的最佳教育方案,同一教学程序不可能适用于所有的儿童,同时教师要有良好的精神分析基础。

《精神分析引论》的出版,是20世纪心理学界的一件大事,不但对传统实验心理学起了补偏救弊的作用,还对哲学、社会学、历史学、艺术、文学、教育等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精神分析学说经过后继研究者的不断充实,已逐步从成人研究转向了儿童研究,并从研究潜意识转向研究自我。

上一篇:奥地利弗洛伊德《日常生活的心理病理学》出版下一篇:奥地利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纲要》出版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