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世界教育大事典

平民教育思潮和平民教育运动的兴起与发展

五四运动时期,“民主”思想有了进一步发展,提出“平民政治”、“平民文学”等口号,在教育上同时也提出了“平民教育”的口号,逐步形成平民教育的思潮和平民教育运动。早在辛亥革命后,蔡元培就提出普通教育的方针应是培养“国民”的健全人格。1915年陈独秀在《今日的教育方针》一文中提出“惟民主义”的教育方针,强调新教育应以人民为对象。李大钊强调劳工的教育权利,认为平民教育主要以工农为对象,以唤醒工农的革命觉悟为目标。“平民教育”是新文化运动统一战线中一个共同的口号,各方面的知识分子都提出实现“平民教育”的要求。1919年杜威来华,在南京北京等地进行了一系列讲演,宣传依靠“平民主义”的教育达到“平民主义”的政治的社会改良主义思想,把“平民主义”教育归结为“个性”知能的发展和“协作”精神、习惯的培养。这在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中影响很大。

“五四”时期,“平民教育”的口号流行一时,出现了“平民教育”运动,成立了许多以宣传“平民教育”为宗旨的社团。比较著名的有北京大学“平民教育讲演团”、北京高师“平民教育社”和1923年成立的平民教育促进会。

北京大学的“平民教育讲演团”成立于1919年3月,成立时团员39人,最多时达六七十人。其成员包括共产主义知识分子、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和资产阶级知识分子,邓中夏是发起人之一。该团“以增进平民知识、唤起人民之自觉心为宗旨”。他们看到了只有“唤起人民之自觉心”,才能巩固民主共和的国家,才能改造社会。但普通人民既不能入学校,求知识,又不认字,不能看报;要打破文化教育为少数人享受,只有“以学就人”、组织讲演团。起初,讲演在北京街头以城市平民为对象,1920年春假起,开始到丰台、长辛店、通县等地农村对农民讲演。讲演内容以反帝反封建为主,宣传爱国、民主和科学知识。

北京高师的平民教育社,是“五四”时期提倡通过普及教育、改革教育来改造社会和救国图强的社团中的一个典型,受杜威学说的影响很大。于1919年10月10日发行社刊《平民教育》。该社活动至1924年下半年,前后共维持了5年时间,社员最多时达140人,以“宣传及实施平民教育”为宗旨。总的主张是通过教育的革新改造社会,认为教育的“根本改造”是社会改造的根本。后期工作重点转向为介绍西方的新教育学说和学校教育的改革。

1923年6月,朱其慧、陶行知(1891~1946)和晏阳初(1890~1990)在南京成立平民教育促进会,朱其慧为董事长,晏阳初为总干事。总会设会务、城市教育、乡村教育、华侨教育四部,推行平民教育。编写了教材《平民千字课》,采取办平民学校、一家一店或一个机关为单位的平民读书处及随时可以求教的平民问字处等三种形式,进行识字、读书教育,主要还是以城市平民为对象。这一运动一时在全国20个省区开展起来。平民教育促进会到1926年停止活动,晏阳初、陶行知又各自进行不同的乡村教育运动。

上一篇:杜威来华讲学下一篇:北京大学平民教育讲演团成立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