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世界教育大事典

裴斯泰洛齐开办新庄贫儿之家

裴斯泰洛齐(Johann Heinrich Pestalozzi,1746~1827)是19世纪瑞士著名的民主教育家。他自幼接近瑞士乡村的贫苦农民,同情他们的痛苦,到青年时代又受到法国启蒙运动和资产阶级革命的影响,形成了他力图解救人民痛苦生活的民主社会观。大学毕业后,他立即开始了帮助农民摆脱贫困生活的社会活动。1769年,裴斯泰洛齐借钱在皮耳(Birr)附近购买了一块荒地,取名为“新庄”(Neuhof)。他在这里开办了一个示范农场,进行农业实验,教导农民学习新的耕作土地、管理农事的方法和技能,以改善他们的生活,使之摆脱困境。但5年后,新庄由于经营不善而告破产,实验失败。

1775年,裴斯泰洛齐不顾遭受失败的困境,利用仅余的一点资财和朋友的捐款,在新庄开办了一所孤儿院。从此,裴斯泰洛齐把帮助农民解救自己的一般社会改革实验的努力,转向了教育活动。他想通过教育来发展人的智慧、能力,培养人们的道德品性,进而使人民谋得较好的生活,使社会状况得到改观,并一生为这一理想而奋斗。

最初孤儿院收容了30个孤儿,裴斯泰洛齐生活在一群孤儿之间,并以自我牺牲的精神进行工作。他说:“在饥饿时,我把我的面包分给他们,我自己像一个穷人一样来生活,以便教会穷人来过人的生活。”他认为,教师们应该认识到儿童教育在于训练他们在未来不同时期的赖以维持生活的才能,因此贫苦儿童不应该接受施舍,而应当学会怎样工作。他的教育大纲是主张儿童生活有秩序,一方面学习做工,一方面读书、写字、计算、集体背诵教义问答。男孩子从事园艺,女孩子学习烹调、缝纫,晚上作为消遣活动时间。他的事业获得了人民的赞扬和社会的赞助,新庄孤儿院随即扩充为能容纳约50人的“贫儿之家”。当时,请了几个纺织师傅领导儿童劳动。这批贫儿的年龄都在6~18岁之间,有的生活习性很好,另有一些则早已习惯于乞讨和游荡生活。通过在“贫儿之家”的教育与生产劳动的锻炼,本来营养不足、道德不良、智力迟钝的儿童发生了重大变化,在很短的时期内,他们变成了强壮能干、快乐而热诚的劳动者。

裴斯泰洛齐也想通过出售儿童自己的劳动产品来解决“贫儿之家”的经费问题,但是这在资本主义正在发展的市场经济中是根本不可能的。孩子们的手工制品绝对不能同资本主义工业产品相竞争,1804年即在“贫儿之家”开办的7年后,最终由于经费困难,被迫关闭。新庄“贫儿之家”的实验,为《林哈德与葛笃德》一书的写作奠定了实践基础。

上一篇:爱伦·凯《儿童的世纪》出版下一篇:裴斯泰洛齐写作《林哈德与葛笃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