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世界教育大事典

派遣留欧学生

洋务派在派遣留美幼童之后,还奏请派遣留学英、法、德等欧洲各国的学生。1873年秋,左宗棠甘肃兰州上书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今幸闽厂工自能制造,学生日能精进,兹事可望有成,再议遣人赴泰西游历各处,籍资学习,互相考证,精益求精。”到1873年底,福建船政学堂雇募的外国技术人员,将限满按约回国,造船厂面临着停业的威胁。船政大臣沈葆桢认为,停止造船,则“不免尽弃前功”,如若每年造船两号,“则已成之绪不致中乖”。然而,由于中国员匠只能复制,不能创新。所以,他认为当务之急,应当选派船政学堂学生出洋留学,并提出了具体的方法:从前、后学堂挑选天资聪颖学有“根柢”的学生,分别派赴法国、英国学习造船、驾驶,深究其造船、驶船之方,及其推陈出新、练兵制胜之理;留学时间,速则3年,迟则5年;学生中如有学问好而身体弱的,不能入厂上船,“令在学堂接充教习”,在国外学成回国后,“则以学堂后进之可造者补之”。这样人才源源而来,朝廷不乏于用。沈葆桢这个奏议,很快得到总理衙门的支持,后来由于发生了日本侵占台湾事件,以及因“无巨款可筹”,致使派遣留欧学生之事被搁置。1875年3月7日,乘日意格回国购买船厂机器之机,沈葆桢奏准选派前学堂生魏瀚、陈兆翱、陈季同,后学堂生刘步蟾、林泰曾等5人,随同日意格出洋。1877年1月13日,李鸿章又奏遣派福建船政学堂学生赴欧留学之事。同时还制定了出洋肄业章程,提出遣派前学堂制造生到法国留学。“务令通船新式轮机器具无一不能自制,方为成效”,遣派后学堂驾驶生到英国留学,“务令通该国水师兵法”,能自驾驶铁甲船于大洋操战。如果学生中有天资杰出者,也可以学习矿学、化学以及交涉公法等。清政府很快批准了这个奏议。1877年3月31日,第一批留学生出国留学。此后陆续有留学生不断前往西方各国学习。至1879年先后学成回国,对中国近代社会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有些留学生成了近代中国海军的重要骨干。中日甲午战争中,北洋舰队主力舰管带,有一半以上是留欧学生。另外,有一批留欧学生为近代中国海军教育事业作出了贡献。例如严复担任天津水师学堂总教习和总办,前后长达20年;蒋超英任江南水师学堂总办多年等。有一批留欧学生成了近代中国第一代的实业人才,例如怀庆升归国后,“觅得福州中穆源铁矿”,曾出任总司台湾煤矿工程等。

上一篇:派遣幼童赴美留学下一篇:圣约翰大学创办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