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世界教育大事典

牛津大学创立与发展

12世纪中下叶,津大学在英格兰小镇牛津逐渐建成。这是英国历史上的第一所大学,也是欧洲最古老的大学之一。在此后长达近7个世纪的时间里,牛津大学和13世纪初由原牛津大学学者创建的剑桥大学一起,作为英格兰仅有的两所大学,在其社会思想、历史、政治和文学中占据了极为重要而独特的地位,并且至今仍是英国最有声望的大学。

牛津大学起源于欧洲中世纪下半期。其时天主教会主宰的学术领域中经院哲学盛行,教士的讲学活动十分频繁。11世纪末在意大利的博洛尼亚和法国巴黎出现了各地教士均可来讲学和听讲的场所——“总学”(Studium Generale),即中世纪大学的雏形。同时,在位于英国伦敦西北泰晤士河上游的牛津城,也开始出现了讲学和听讲的人;这类讲学活动因1129年牛津奥古斯丁教派圣弗里德斯怀德修道院和奥斯尼修道院的建立而日益兴盛。在这种情况下,当1167年英王亨利二世因与法兰西国王菲利普二世发生口角而从巴黎召回英国学者,并一度禁止他们去法国求学或讲学时,牛津便成了这些学者进行经院哲学教学和研究的地方,且从而发展成为全国经院哲学教学与研究的中心:英国的“总学”——最初的牛津大学。至12世纪末,牛津总学亦被称为“师生大学”(Universitas Magistrorum et Scholarum)。1215年,罗伯特·格罗斯泰斯特(Robert Grossteste,1175~1253)首次正式成为牛津总学的学长(Magister Scholarum),即牛津大学历史上的第一任校长。

从中世纪至今,随着时代的发展,牛津大学经历了多次重大的变化。在组织形式上,牛津大学在形成之初十分松散。大学没有专门的校舍和财产,惟一的收入是学生所交的学费;集会与辩论主要利用圣姆利教堂进行,教学和演讲则租用民房进行。师生皆租用民房居住,经常与市民及市政当局发生冲突。1249年,牛津大学利用达勒姆副主教威廉为资助该校神学硕士的学习生活而遗赠的一笔钱,建造了其第一个学院——大学学院(University College),从此开始拥有专门的校舍。其后,牛津大学又利用私人(主要是教会人士)的捐赠建造了贝利奥尔学院(Balliol College,1263)和默顿学院(Merton College,1264)。14世纪,又出现了以同样方式创办的埃克塞特学院(Exeter College)、奥里尔学院(Oriel College)、王后学院(The Queen’s College)和新学院(New College);15~16世纪则陆续创建了林肯(Lincoln College)、众灵(All Souls College)、莫德林(Magdalen College)、布雷齐诺斯(Brasenose College)、基督圣体(Corpus Christ College)、基督教堂(Christ Church)、圣约翰(St.John’s College)、三一(Trinity College)以及耶稣(Jesus College)等9个学院。此后牛津大学的组织形式逐渐定型,至20世纪80年代中期已拥有35个学院。大学学院为本科生招生和教学的基本单位,拥有专门的基金、章程、校舍及膳宿设施,享有较大的自治权。除学院外,大学还拥有系(Department)、所(Institute)、中心、图书馆、出版社、实验室、博物馆、天文台及医院等设施。大学行政当局主要负责主持考试和授予学位,同时为大学图书馆、实验室、博物馆提供资金,组织研究生进修与研究。大学的行政决策机构是理事会,由名誉性的大学校长(Chancellor)、实际主持大学行政工作的副校长(Vice-chancellor)、学监、财务干事、候补副校长以及高级教职员全体会议(Cogregation)选举产生的18名代表组成。

在学生的阶级构成上,最初牛津大学的学生以穷学生为主。从15、16世纪起至18世纪,因来自社会上层阶级的学生人数不断增多,大学入学费用渐涨,穷学生渐渐被挤出校门,学校渐趋贵族化;到19世纪末,特别是两次世界大战以后,随着英国社会民主化运动的兴起、中等教育的发展、国家资助的奖学金数额的逐步增加以及大学本身的入学考试制度的建立和毕业生学位考试制度的完善,平民学生逐渐增多,学生的阶级构成渐趋平衡,学校开始非贵族化。

在学科和课程设置上,中世纪牛津大学设文、法、神、医四科,其中文科为初级学科,神学、法学和医学是高级学科。基础课程为文科“七艺”,即文法、逻辑、修辞、算术、几何、天文、音乐,以前三艺为主。此后增加了亚里士多德的自然哲学、伦理哲学和形而上学。主要的教学语言为拉丁语,16世纪起亦使用希腊语教学。18世纪末,牛津大学开始扩大学科范围,设立了一些自然科学学科及其他现代学科,但直至19世纪上半叶,古典人文学科的教学仍占统治地位。从19世纪下半叶开始,为适应现代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发展,牛津大学在学科和课程设置上作了较大的调整,在人文学科教学和研究继续受重视的同时,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学科的教学及科学基础理论的研究也日益受到重视。20世纪起,随着理论物理、核物理、大气物理、天体物理、生物数学、理论化学、生物化学、生物人类学、人体解剖、人种和史前学、植物学、动物学、农业和森林科学、社会和行政研究、教育研究等理科系和社会科学系,稍后的冶金和材料科学与工程科学等工科系,各种有关政治、经济、社会、地理等研究所与中心以及各类独立实验室的陆续兴建,学科范围大为扩展,传统学科与新学科并存,课程设置极为广泛。

在教学方式上,自从大学新学院的创建者温彻斯特主教威廉·威克姆在15世纪初左右首创导师制以后,导师制就成了牛津大学各学院教学的基本方式。牛津大学在其诞生与发展的800多年时间里,为英国培养了许多杰出的人才,其中有早期实验科学家、英国唯名论的主要代表罗杰·培根,早期空想社会主义者托斯·莫尔,玻意耳定律的发现者化学家罗伯特·玻意耳,无穷大符号的发明者几何学家约翰·沃利斯,血液循环的发现者威廉·哈维,科学家朱利安·赫胥黎,经济学家威廉·佩蒂,哲学家和教育家约翰·洛克,哲学家J.边沁,教育家托马斯·阿诺德,人、教育家马修·阿诺德,教育家、红衣主教J.纽曼,史学家爱德华·吉本,历史学家和教育家H.A.L.费希尔,历史学家阿诺德·汤因比,浪漫主义诗人雪莱,诗人T.S.艾略特,前英国桂冠诗人约翰·贝杰曼、罗伯特·布里奇斯、C.戴·刘易斯,小说家J.高尔斯华绥、J.福尔斯等等,有1921年、1957年、1964年的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1953年、1960年的诺贝尔医学奖分享者,1963年的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1977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1984年的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还有其他许多著名的政治家和学者。仅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上台的10位英国首相中,就有7位毕业于牛津大学。

上一篇:巴黎大学的建立下一篇:俄国出现蒙师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