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世界教育大事典

修道院学校的变迁

修道院学校是与修行和修道院制度密切相关的。据文献记载,历史上第一个出家修行的人是安东尼(Anthony)。不久,一些教徒纷纷仿效安东尼的生活方式,隐遁山野,这些人以后被称为“修道士”或“修士”。随着修道士人数的不断增加,产生了组织的需要,修道院(monastery)随之形成。340年,白苛密(Pachomius,约292~346)在埃及尼罗河的一个小岛上创办了第一所修道院,并制定了规范修道院日常生活的章程。此后,修行制度和修道院在埃及、叙利亚、巴勒斯坦等地,风行一时,并逐渐流传到欧洲。但在6世纪以前,西欧修道院和修行制度的发展一直较为缓慢。其中的基本原因是,东方修行制度中的神秘主义、注重个人苦修和孤寂等特点,并不适合于西欧人。另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在6世纪前,无论是东方的修道院,还是西欧的修道院,都没有较为正式的、与教育直接相关的机构。

529年(或530),圣本尼狄克在罗与那不勒斯之间的卡西诺山兴建了修道院。为了对修道院进行有效的管理,圣本尼狄克制定了一套规章制度,后世通常称为《圣本尼狄克修道院规程》。

卡西诺山修道院的建立和《规程》的制定,直接促进了修道院学校的发展。到9世纪,修道院学校已成为修道院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修道院学校最初只负责对那些终身从事神职的人进行教育。但由于进入修道院的人数不断增多,到10世纪,修道院学校遂分为两部分:一为“内学”,主要负责对Oblati(意为自愿献身者,即准备充当神职人员者)的教育。一为“外学”,负责对Externi(意为外来者,即不准备担任神职的人)的教育。在“内学”,儿童10岁左右入学,学习期限为8~10年,18岁毕业时即成为神职人员。“内学”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基督教教义、宗教音乐、宗教仪式等,此外还包括读、写、算的基本知识以及文法、修辞学、天文学等古典学科。“外学”的教学内容与“内学”相差无几,但程度要低一些。

最初建立的修道院中只有修士,相应地,修道院学校只负责对未来修士的教育。以后,由于志愿修行的女性人数的增多,逐渐形成了修女集中的修道院,也随之出现了培养修女的修道院学校。

修道院学校普遍建立和成形以后所面临的一个基本问题,是如何提高教育的质量。在这方面,修道院附设的图书馆发挥了重要的作用。9、10世纪以后,图书馆藏书的数量,事实上已成为衡量修道院及其学校声望的重要标志。当时一些著名的修道院,如德意志的富尔达修道院(Fulta Monastery)、法兰克的圣马丁修道院(St.Martin Monastery),都是以其拥有丰富的藏书和高质量的学校,而成为文化学术的中心。在中世纪,修道院因修士的抄书活动和图书馆的建立,发挥了保存古典文化的重要作用。而修道院学校则因其拥有较为丰富的教育资源和相对完整的教学制度以及一批著名的神学家,而成为中世纪前期西欧最好的教育机构,对中世纪文化、教育乃至政治生活,都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据后人统计,从卡西诺山修道院建立到1334年间,西欧各地的修道院先后共培养出24任教皇、200位红衣主教、7000名大主教、15000名主教。此外,还有20位皇帝和国王及10位皇后先后在修道院学校接受教育。

上一篇:尼西亚宗教会议召开下一篇:教区学校的出现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