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世界教育大事典

《巴门尼德篇》成书

古希腊时期的辩证法原指通过揭露对方论断中的矛盾并克服这些矛盾求得真理的艺术。智者派通常运用这种艺术进行教育活动,但柏拉图认为真正的辩证法不是智者派的诡辩术。他在早中期的作品中,如《普罗塔哥拉》、《会饮篇》、《国家篇》、《泰阿泰德篇》等,把辩证法理解为问答法即“理智助产术”,并且在上述作品中以及他的早中期教育活动中,成功地运用这种助产方法,论证了自己的观点,将日常生活中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但在运用这种辩证法教学和论述的过程中,柏拉图认识到其局限性,它往往以子之矛攻子之盾,只指出对方原先观点的错误,在为什么错误以及正确的结论到底是什么这样的问题上,并没有明确的令人满意的答案。因此,这种辩证法在很大程度上是消极的辩证法。公元前370年,柏拉图《巴门尼德篇》的成书促使了消极辩证法向积极辩证法的演变。巴门尼德是古希腊爱利亚学派的创始人,柏拉图通过对巴门尼德学说的学习,与苏格拉底的某些观念结合在一起,转变为独立存在的理念,最终形成柏拉图完善的理念论。在《巴门尼德篇》中,柏拉图首先通过巴门尼德之口,批评了自己早期的理念论,其次又借助芝诺的二律背反的假设法,批驳了巴门尼德的形而上学的“实在是一”观,探讨了事物的矛盾对立的状况,实现了辩证法和理念论的结合,为其下一部著作《智者篇》提出完整的对立统一观奠定了基础。《巴门尼德篇》不仅以假设法发展了苏格拉底的“理智助产术”,改进了教学方法,而且是哲学史上古代辩证法发展的最伟大作品之一。

上一篇:《理想国》成书下一篇:《泰阿泰德篇》成书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