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世界教育大事典

派遣大批留学生入唐求学

继圣德太子于7世纪初派遣隋使、留学生及学问僧赴隋学习佛法和文教制度等之后,从630年(舒明天皇二年)到894年(宇多天皇宽平六年)的264年间,日本前后共派遣了16次遣唐使。

遣唐使成员除使节、航船技术人员和在某方面有专长者以外,还有不少留学生和学问僧随行。据日本学者木宫泰彦在《日中文化交流史》中记载,留唐学生约有144名,其中大部分是学问僧,非僧人留学生只有14名。这些留学生(僧)多半是随遣唐使入唐、回国的,少数人是搭乘唐朝或者新罗的商船往返的。学问僧到唐朝主要是学习佛教,从宗派上看,学法相宗的最多,其他依次是三论宗、律宗和天台宗。这些人中学医的最多,其次是文学、美术和音乐,还有些人学习研究儒学、法律、阴阳术等等。他们回国后,在各个领域传授中国先进的学术和技能,为促进日本文化教育的发展作出了很大贡献。

在这些留学生中,最著名的人物是于716年(元正天皇灵龟二年)选派,次年随第七次遣唐使到唐的阿部仲麻吕和吉备真备。阿部仲麻吕初称朝臣仲满,后改名为朝衡(晁衡),他于16岁时被选为留学生,在唐学成后走上仕途,曾历任司经局校书(正九品下)、左拾遗(从八品上)、左补阙(从七品上)、仪王友(从五品下)、卫尉少卿(从四品)、卫尉卿(从三品)和秘书监(从三品)等职。他工于文,同唐代大诗人李白王维等交谊深厚。753年回国时途中遇风暴,漂至安南,755年重返长安,又先后任左散骑常侍(正三品下)、镇南都护、镇南节度使(正三品)等职,770年殁于长安。吉备真备着重研究经书和历史,兼修诸艺,于735年(天平七年)回到日本,回国时携带有《唐礼》及历学、音乐等多方面的书籍。回国后,曾在大学寮任教,教授三史、五经、明法、算术、音韵和书法等六道,对大学寮的改革及文教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很大贡献。752年,他作为遣唐副使再次入唐。754年回国后任太宰大贰。称德天皇治政时,官至右大臣,致力于制定各项制度等。775年(宝龟六年),他82岁时去世。

上一篇:设置典药寮、阴阳寮、雅乐寮等下一篇:在各地建国分寺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