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世界教育大事典

《小学》问世

《小学》,共6卷,南宋朱熹、刘子澄编撰,成书于宋淳熙十四年(1187)。关于编撰宗旨,朱熹在《题小学》中说:“古者小学教人以洒扫、应对、进退之节,爱亲、敬长、隆师、亲友之道,皆所以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本,而必使其讲而习之于幼稚之时,欲其习与智长、化与心成,而无扞格不胜之患也……今颇搜辑为此书,授之童蒙,资其讲习,庶几有补于风化之万一云尔。”(《朱文公文集》卷七十六)全书分内、外两篇,合388章。内篇4卷,为《立教》、《明伦》、《敬身》、《稽古》;外篇2卷,为《嘉言》、《善行》。内篇所录多为秦汉以前经传子史中有关小学的道德名言和伦理故事,《立教》、《明伦》、《敬身》侧重于道德名言,《稽古》则是“立教”、“明伦”、“敬身”的具体实践,侧重于道德故事。外篇所录多为汉唐后子史文集中有关小学的道德名言和伦理故事,《嘉言》侧重于前者,《善行》侧重于后者。朱熹编写《小学》,既重伦理原则,又在一定程度上注意到儿童生理、心理和思维发展的某些特点,将抽象的道德名言与具体的伦理故事结合起来,反对将“奥涩难懂”的诫言训说编入,强调选取适合儿童“喜讽咏,易入心”的名言、故事,体现了朱熹对儿童学习心理的独特认识。朱熹本人对《小学》也颇为自许,称:“后生初学,且看《小学》书,那个是做人底样子。”(张伯行《小学集解·辑说》)他认为,小学是大学的基础和根本,但二者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小学是事,如事君、事父等;大学是发明此事之理,就上面讲究所以事君、事父等事是如何。”(同上)《小学》中的“立教”、“明伦”、“敬身”与《大学》三纲领“明德、亲民、止于至善”相应。“立教”的最终目的即是“止于至善”,“敬身”旨在“明德”,而“明伦”又是“亲民”的基础。《小学》一书问世后,产生了十分深刻的社会效应,成为元、明、清时期通行的小学教科书。

上一篇:朱熹重修白鹿洞书院下一篇:胡瑗创立“苏湖教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