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毋

孔子提出作为治学方面需要杜绝的四种弊端,即遇事不要任意猜测,看问题不要一成不变,为人不要固执不化,办事处理问题不要凭个人主观。《论语·子罕》载:“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称之为“四毋。”朱熹《四书章句集注》解释:“绝,无之尽者。毋,《史记》作无,是也。意,私意也。必,期必也。固,执滞也。我,私己也。四者相为终始,起于意,遂于必,留于固,而成于我也。盖意必常在事前,固我常在事后,至于我又生意,则物欲牵引,循环不穷矣。”朱熹认为这四种弊端不是孤立的,而是彼此关联,既是相为终始,又是循环不穷。如何克服这四种弊端,刘宝楠在《论语正义》注中提出:“以道为度,故不任意;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故无专必;无可无不可,故无固行;述古而不自作,处群萃而不自异,唯道是从,故不有其身。”子绝四,就是说孔子要求消除或是已经没有这四种毛病。

四毋对为人立身行事、治学求知都很重要。孔子列举的这四点是平常人容易犯的毛病,无论是个人随心所欲的任意猜度,还是由于思想僵化而固执己意,都是由于主观不符合客观。孔子主张四毋,表现出他在认知问题上达到较高水平。

上一篇: 下一篇:孔门弟子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