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王

有帝王之德而无帝王之位的人。西汉董仲舒奉给孔子的尊号。语出《汉书·董仲舒传》:“孔子作《春秋》。先正王而系万事,见素王之文焉。”素,空、虚,指有名无实或有实无名。东汉王充说:“孔子不王,素王之业在《春秋》。”(《论衡·定贤》)后世儒家以素王专指孔子。在董仲舒之前,庄子已经使用素王概念:“以此(指道家的“虚静恬淡寂漠无为”)处上,帝王天子之德也;以此处下,玄圣、素王之道也。”(《庄子·天道》)晋郭象注:“有其道为天下所归,而无其爵者,所谓素王自贵也。”唐成玄英疏:“夫有其道而无其爵者,所谓玄圣素王。”但《庄子》的素王是泛指,既包括老子也包括孔子。董仲舒依托素王孔子的思想权威,以《春秋传》为思想纲领,演绎大一统之义,揭示新王改制之说,阐释三统循环的王朝更替理论,营造了新的理论体系。在崇古之风盛行的汉代,需要推出一个古代权威人物,以为自己学说张目。因此,董仲舒推尊孔子,以孔子修《春秋》为旗帜而铸造新的理论。董仲舒阐发《春秋》之义,首创新王改制之说。《春秋公羊传》哀公十四年说:“拨乱世,反诸正,莫近于《春秋》。”董仲舒认为鲁哀公十四年“西狩获麟”是孔子受命的符瑞,借此托《春秋》“而明改制之义”(《春秋繁露·符瑞》),宣称“《春秋》应天作新王之事”(《春秋繁露·三代改制质文》)。但孔子有德而无位,只有称为素王。“是故孔子立新王之道,明其责志以反利,见其好诚以灭伪,其有继周之弊,故若此也”(《春秋繁露·玉杯》)。董仲舒正是打着孔子和《春秋》的旗号,进行政治活动、实现政治理想的。在《春秋繁露》和《天人三策》中,一切行为都有《春秋》做依据,都有孔子做榜样,孔子是全知全能的圣人。因此,理所当然地被董仲舒尊为素王。董仲舒尊孔子为素王,既是对孔子的推崇,也是对自己理论的正确性和神圣性的辩护。

上一篇:刘歆 下一篇:心声心画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