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悦

【生卒】:148~209

【介绍】:

东汉末哲学家、史学家。字仲豫,颖川颖阴(今河南许昌)人。年12能说《春秋》,性沉静,美姿容,尤好著述。早年托疾隐居。汉献帝时,初辟曹操府,迁南门侍郎,与从弟荀彧及少府孔融侍讲禁中,旦夕谈论。累迁秘书监、侍中。当时朝政移于曹操之手,荀悦志在诤盲进谏,而谋无所用,乃作《申鉴》5篇,即成而奏之。献帝好典籍,常以班固汉书》文繁难省,乃令荀悦依《左传》体例改写之,成《汉纪》30篇。又著《崇德正论》及诸论数十篇。

荀悦继承儒家思想,提出系统的政治思想和主张。他认为,仁义是治国之道的根本。主张德刑兼举,法教并行,所谓“政之大经,法政而已”。认为治民者在于善立教以异其善、善立法以禁其恶。提出王者之政在于承天、正身、任贤、恤民、明制和立业。致治的方法在于屏四患(伪、私、放、奢)崇五政(兴农桑以养其生,审好恶以正其俗,宣文教以章其化,立武备以秉其威,明赏罚以统其法)。荀悦吸取前儒的重民思想,提倡爱民、惠民,认为“天下国家一体也”,以君为元首、臣为股肱、民为手足。君民亦是相报相应的关系。所谓“下有忧民,则上不尽乐;下有饥民,则上不备膳”;“足寒伤心,民寒伤国”;“君降其惠,民升其功”。要求君主大公无私,去私求、私费、私使、私惠、私怨,存公赋、公用、公役、公赐、公怒。他主张君主应以身作则、身体力行,所谓“善禁者,先禁其身而后人”。君主在高位所贵者在于达道行于天下,达惠于民,达德于身。在人性问题上,他主张性三品说,认为“上下不移,其中则人事存焉”。认为性虽善,待教而成;性虽恶,待法而消。善恶交争,则教扶其善,法抑其恶。这种人性论为其“法教并行”的施政方针提供了理论依据。作为东汉末年著名的儒家思想代表,荀悦及其思想在历史上有相当的影响。

上一篇:韩康伯 下一篇:《周易注》(王弼)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