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虚即气则无无

太虚是气,则不存在虚无的本体。北宋张载哲学思想的基本命题之一。语出《正蒙·太和》:“气之聚散于太虚,犹冰凝释于水,知太虚即气则无无。”太虚是气散而未聚的原始状态,是无形的“太虚无形,气之本体。”(同上)一切有形之物皆是太虚之气凝聚的结果,如同水凝结为冰,万物散则气又返归于太虚,如同冰释为水。所以张载认为,作为世界本源的太虚是气,而不是虚无,一般所谓“由无到有”或“由有到无”,不过是气的聚散,即由一种形态到另一种形态的转化过程。因此张载认为,万物有生有灭,而气是不生不灭的,在时间上和空间上都是永恒的:“气聚则离明得施而有形,不聚则离明不得施而无形。方其聚也,安得不谓之客;方其散也,安得遽谓之无。故圣人仰观俯察,但云‘知幽明之故’,不云‘知有无之故’。”(同上)气只有幽明之分,而无有无之别。张载从太虚即气则无无这一基本观点出发,批驳了佛、道家的错误:“知虚空即气,则有无隐显、神化性命,通一无二。……若谓虚能生气,则虚无穷,气有限,体用殊绝,入老氏‘有生于无’自然之论,不识所谓有无混一之常。若谓万象为太虚中所见之物,则物与虚不相资,形自形,性自性,形性天人不相待而有,陷于浮屠以山河大地为见病之说。”(同上)认为道家和佛教的错误,都是把太虚与气割裂为二。张载的太虚即气则无无的命题,否定了以气之外之虚无为世界的本原,证明没有任何存在于气之外的东西,虚空、空间也是物质气的存在形式,世界统一于物质性的气,从而建立了一个相当完备的气一元论的唯物主义哲学体系,对明清两代哲学思想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国内外的许多科学家认为张载“太虚即气”、“虚空即气”的学说,在一定程度上猜测到了“场”的存在,而给予高度的重视和评价。

上一篇:《论王霸札子》 下一篇:凡象皆气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