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者与万物为一体

北宋程颢提出的关于人生精神追求的命题。战国时的孟子说过:万物皆备于我,“上下与天地同流”(《孟子·尽心上》),认为天地万物运化流行皆与“我”浑然一起。儒家“万物一体”的思想即渊源于此。北宋张载在《西铭》中提出民胞物与的思想,发挥了“万物一体”之义。程颢明确地提出仁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的命题:“医书言手足痿为不仁,此言最善名状。仁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莫非己也。认得为己,何所不至?若不有诸己,自不与己相干。如手足不仁,气已不贯,皆不属己。”(《河南程氏遗书》卷二上)这与其《识仁篇》所谓“仁者浑然与物同体”的思想是一致的,表明了程颢对宇宙、人生的一种理解。按照这种理解,人与天地万物休戚与共,是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彼此无间于形骸之私,无分于物我内外。这是一种“仁”的实现目标,表现出人的生命的活力。无此活力即为“不仁”。正如医学上以不知痛痒为不仁一样,儒家以无知觉、不知理义为不仁,前者以“气”相连属,后者则以理义相贯通,体现着同仁之仁。程颢关于“仁者与万物为一体”的思想对后世儒家影响很大,明代王守仁进一步提出“万物一体之仁”的命题:“大人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者也。其视天下犹一家,中国一人焉。……是其一体之仁也,虽小人之心亦必有之。”(《大学问》)认为《大学》的明明德功夫不过是恢复与天地万物为一体的本然的仁心善性,使之作为生命的主宰。“万物一体之仁”是新儒家普遍提倡与追求的一种人生目标。

上一篇:天理 下一篇:井田得均平之道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