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鹿书院教规》

南宋朱熹为白鹿洞书院所制定的学规。又称《白鹿洞书院揭示》。白鹿洞书院原址在江西庐山五老峰下,最初为唐代李渤与兄涉隐居读书之地。李渤曾蓄养一只白鹿以自娱,人称白鹿先生;后任江州刺史,因洞建台榭,遂以白鹿名洞。南唐昇元四年(940)就遗址建学馆,以李善道为洞主,掌教授,称“白鹿洞国庠”。宋初改名为白鹿洞书院。淳熙五年(1178),南宋朱熹任南康军守后,重加修葺,曾疏请敕额赐书,并邀请陆九渊等讲学其中。朱熹为了让在白鹿洞从学者明白“教人为学之意,莫非讲明义理,以修其身,然后推以及人”的宗旨,“特取凡圣贤所以教人为学之大端,条例如右,而揭之楣间”(《朱文公文集·洞规后序》),以便彼此之间相互讲明遵守,相互督促,此即书院教规。教规内容包括5个方面:①五教之目: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②为学之序:博学之,审问之,谨思之,明辨之,笃行之;③修身之要:言忠信,行笃敬,惩忿窒欲,迁善改过;④处事之要:正其义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⑤接物之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行有不得,反求诸己。学问、思辨是属于穷理之要。修身、处事、接物之要,是属于笃行。此教规对后世影响极大,后儒讲学,以此为准则。收入《朱文公文集》卷七十四。

上一篇:昌大临 下一篇:苏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