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第

【生卒】:1541~1617

【介绍】:

明代思想家、音韵学家。字季立,号一斋,福建连江人。青年时喜读书,好谈兵,意气豪迈。21岁献策戚继光,助戚大破倭寇。其军事才干为戚继光、俞大猷等人所赏识,被授予游击将军、副总兵等职,镇守蓟镇古北口等地。治军有方,卓有战功。后因拒斥勒索而得罪上司,遂辞归故里。此后致力学问,游历交友。其著作辑为《一斋集》,共35卷。

在哲学思想方面,陈第认为:“天地相交,动静相媾,而气行矣。气行而物生,物生而事杂。”(《伏羲图赞》)气分阴阳,天、地、人、物皆为气。又认为太极为万物本源。太极虽无形无迹,只能“以意存之”,但与气一致:“大哉图乎,一气者乎,太极之流衍者乎,盖天地间一阴一阳而已矣。”(同上)他认为,“理也者,气之条理也”(同上),故理不离气,而“道”亦不离“事”。由此他反对离实事、崇尚空谈的学风,主张博闻多见、实地考察。又认为“义在利中,道理即在货财之中”(《松轩讲义·义利辨》),离开货财来空讲道、义,不是经世之道,是会乱天下的。所以,陈第的思想对明清实学的发展具有先驱的意义。

陈第在古经籍音韵的研究方面卓有成就。通过对《经》、《楚辞》古音韵的研究,他提出:“时有古今,地有南北,字有更革,音有转移。”(《毛诗古音考序》)指明要从历史变更和地域差别上来研究古音变化的规律。在他之前,学者皆依从“叶音”说来解读《诗经》等先秦经籍的读音,即否认音韵的历史变革和地域差异,“以今之音读古之作”,结果,既“乖刺不入”,又看不到音韵发展的规律。陈第否定“叶音”说,开启了明清古音韵研究的新阶段。

上一篇:清代儒学 下一篇:《易通释》(焦循)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