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公羊通义》(孔广森)

清代经学家孔广森发挥东汉何休的《春秋解诂》的著作。共12卷,附叙1卷。孔广森(1752~1786),字众仲,号轩,山东曲阜人,孔子后裔乾隆三十六年(1771)进士,翰林院检讨。青少年时受学于戴震,通训诂,精音韵,在经传中尤致力于《春秋公羊传》。他认为孔子有帝王之德,而无帝王之位,又不得为帝辅佐,故将治天下之大法集于《春秋》一书,“上本天道,中用王法,而下理人情。……天道者,一曰时,二曰月,三曰日;王法者,一曰讥,二曰贬,三曰绝;人情者,一曰尊,二曰亲,三曰贤。”(《春秋公羊经传通义叙》)此即三科九旨,在春秋三传中唯公羊传表现最为完备。他以公羊派学说为主,杂采他说,依何休的《解诂》条例,因袭原著,存精粹,删支杂,破拘窒,增隐漏,翼成一家之言。梁启超在《清代学术概论》中评价此书曰:“不明家法,治今文经学者不宗。”但孔广森从崇尚古文经的皖派出身,却阐扬《公羊传》,对今文经学的兴起亦有重要影响。该书成于乾隆四十八年,收入《轩孔氏所著书》及《皇清经解》。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