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元

【生卒】:1635~1704

【介绍】:

颜元 从《清代学者像传》,北京图书馆藏

清初思想家、颜李学派的创始人。字易直,又字浑然,号习斋,博野(今属河北)人。

身世 其父颜昶,因家境穷困,去蠡县刘村做了朱姓的养子,改姓朱。由于受朱氏虐待,不堪忍受,便于崇祯十一年(1638)冬,趁清兵骚扰京畿之机,随清兵入关东,后死于关东。颜元34岁时,才从别人口中知道自己的真实身份,姓颜而非姓朱。但颜元自幼受儒家教育熏陶,不忍离养祖父而去,直到39岁时,养祖父去世,他才回到原籍博野县恢复原姓。颜元一生“高尚不出”,只有三次离开他的故乡。康熙二十三年(1684)颜元50岁,为寻父而出关,经海盖、辽阳沈阳等地,于次年五月奉亡父木主归博野;康熙三十年(1691)颜元57岁,出游中州。历安平、深州、顺德、安阳、浚县、夏峰、开封、杞县、鄢陵、上蔡、淇县、汤阴、临城回博野。这次出游成为颜思想转变的一大关键;康熙三十五年(1696),颜元62岁,应肥乡郝文燦之请,去肥乡主教漳南书院。旋因漳水暴涨,书院被淹没,归里。颜元一生“生于穷乡,育于异姓”,不善交游,靠行医、卖药、教授生徒、耕田灌园维持生活。只在19岁时,考中秀才,由于他对科举深恶痛决,在仕途上只此而已。颜元的主要著作有《四存编》(《存学编》、《存性编》、《存治编》、《存人编》)、《四书正误》、《朱子语类评》。另外尚有《习斋记余》2卷。1987年,中华书局集中颜元全部著作加以整理标点作为“理学丛书”之一种,出有《颜元集》。这是目前关于颜元的完整资料。

思想演变 清人戴望说颜元“初由陆王、程朱而入,反求六经孔孟,得所指归,足证后学亡失”(《颜氏学记》卷一)。大体说来,颜元24岁以前,思想游移,学无定法。他14岁,读《寇氏丹法》,学神仙导引术,娶妻不近。16岁,知神仙不可学,但又习染轻薄。19岁,从学贾端惠,习染顿改,折节为学。23岁,读《七家兵书》,并习技击,研究战守机宜。24岁,始得《陆王语要》,接受陆王心学,既“得陆王二子语录”,“遂深悦之,以为圣人之道尽在是矣”,“从而肆力焉”(《习斋记余》卷一《未坠集序》)。此时他是陆王心学的信徒。他说:“直见本心,知行合一。元虽不敏,有若有得于二子者。”(《习斋记余》卷六《王学质疑跋》)但两年后,他得《性理大全》,“见周、程、张、朱语录”(同上),“知周、程、张、朱学旨”(《年谱》卷上),“以为较陆王二子尤纯粹切实”,便“幡然改志”(《习斋记余》卷六《王学质疑跋》)。此时他又成了程朱理学的信徒。大约30岁以后,他的思想又发生了变化,由怀疑、探索,走向坚决反对程朱的道路,由唯心论转向了唯物论。特别他南游中州时,“见人人禅子,家家虚文”(《年谱》卷下),认识到“仙佛之害,止蔽庸人,程朱之害,偏迷贤知”(《年谱》卷上),反程朱理学的思想更为坚定。

政治主张和学术思想 颜元在政治上主张“复井田”、“复封建”、“复学校”,在学术上认为理在事中,强调习行,反对读书穷理,空谈心性。与弟子李塨倡躬行践履,反对读死书和“爱静空谈”的宋明理学,世称“颜李学派”。

“复井田”“复封建”“复学校” 颜元在《存治编》中提出了“复井田”、“复封建”、“复学校”的三大主张。所谓复井田,即恢复井田制。颜元的目的是打破自明中叶以来越来越严重的土地兼并现象,在井田的形式下实行均田制。他提出了“天地间田,宜天地间人共享之”(《存治编》)的原则,认为“可井则井,不可井则均”(同上)。他说:“使予得君,第一义在均田。”(《言行录·三代》)“若天不废予,将以七字富天下,垦荒、均田、兴水利。”(《年谱》卷下)“复封建”是针对明代以来中央封建专制制度的不断加强,主张恢复历史上的封建制,颜元认为“非封建不能尽天下人民之治,尽天下人才之用”(《存治编》)。他主张复封建的目的是打破“人主”“自私天下”的封建专制制度。颜元从小“宁为真白丁,不作假秀才”(《年谱》卷上),对科举八股十分不满,“八股之害,甚于焚坑”(《言行录·刁过之》)。认为:“八股行,天下无学术矣。”(同上)因此,只有“复学校”即恢复三代的学校制度,才能为国家培养有用人才。他说:“昔人言本原之地在朝廷,吾以为本原之地在学校。”“学校人才之本也。”(《习斋记余》卷一《送王允德教谕清苑序》)颜元晚年主教的漳南书院,设置了文事课、武备课、经史课、艺能课等,与当时的八股举业确有很大不同。颜元的三大政治主张,虽都是在复古形式下提出的,但在当时有其积极意义。

“理在事中”的唯物论 由于颜元强调实践、实行、实用,所以在哲学思想上比较简单。他针对程朱关于理先气后的先验论,对程朱对理气关系的颠倒做了一些批驳。颜元认为“气即理之气,理即气之理”(《存性编》),理与气是“融为一片”的、统一的,断然不可断定“理在气先”。就是说“理”总是气的“理”,而气也总是有“理”在其中的,没有无“理”的气。颜元设问道,若说理在气先,那末“若无气质,理将安附”(《存性编》)?颜元认为“气”“为寒热风雨生成万物者”(《言行录·理欲》),所以说“理在事中”或“理在气中”。他认为所谓“理”即事物的条理,没什么神秘性。他说:“理者,物之纹理也。”(《四书正误》卷六)“理”即物中脉理,当然不能离物而存在,所以理在事中,也用不着多少论证。

习行论 颜元学术的最大特点是强调习行,反对程朱理学的读书穷理,空谈心性。他说:“心上思过,口上讲过,书上见过,都不得力,临时依旧是习者出。”(《存学编》)又说:“知心中醒,口中说,纸上做,不从身上习过,皆无用也。”(同上)由此出发,他对宋儒强调的“格物致知”这一命题做了新的解释。他说:“按‘格物’之‘格’,王门训‘正’,朱门训‘至’,汉儒训‘来’,似皆未稳。窃闻未窥圣人之行者,宜证之圣人之言;未解圣人之言者,宜证诸圣人之行。但观圣门如何用功,便定格物之训矣。元谓当如史书‘手格猛兽’之‘格’、‘手格杀’之‘格’,乃犯手捶打搓弄之义,即孔门六艺之教是也。”(《习斋记余》卷六《阅张氏王学质疑评》)又进一步解释说,“格”就是“犯手实做其事”(《言行录·刚峰》)。他认为通过实行、实践才能获得真知,也才能培养出对国家有用的人才。他说;“自汉晋泛滥于章句,不知章句所以传圣贤之道,而非圣贤之道也。竟尚乎清谈,不知清谈所以阐圣贤之学,而非圣贤之学也。因之虚浮日盛,而三事六府之道,周公孔子六德六行六艺之学,所以实位天地实育万物者,几不见于乾坤中矣……某为此懼著《存学》一编,申明尧舜周孔三事六府六德六行六艺之道。大旨明道不在书章句,学不在颖悟诵读,而期如孔门博文约礼,身实学之,身实习之,终身不懈。”(《存学编·上太仓陆桴亭先生书》)他认为“读尽天下书”,而不习行六府六艺,只能算个文人,而不是一个真儒。颜元强调习行,也并不完全排斥读书。他指出“读书,特致知之一端耳”(《言行录》),如果把读书作为一切,才是颜元所反对的。

影响 颜李学派,是在明末清初程朱理学衰微的情况下在北方崛起的一个以“实学、实习、实用”为特征的实学学派。为颜元所创由李塨继承发扬。它在当时曾遍及大河南北,影响甚大。但由于清初的高压政策及颜元学说自身的弱点,所以它风行一阵子以后,也就逐渐沉寂,终至湮没无闻。民国初年,徐世昌提倡颜李学说,但未形成大气候。直到近代,随着中国历史的进程和革命需要,进步人物如章炳麟、梁启超等,对颜元的学说,重新加以评价,指出其进步意义。

上一篇:经学五书 下一篇:凡为帝王者皆贼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