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国图志叙》

清代魏源于清道光二十二年(1842)撰。旨在说明《海国图志》一书编纂的缘起、编纂的目的和书中各篇的要旨,系统阐述作者在处理中外关系方面的思想主张。指出:《海国图志》系根据前两广总督林则徐主持翻译的《四洲志》,“再据历代史志及明以来岛志及近日夷图、夷语钩稽贯串”,扩编而成。初为60卷,道光二十七年刊于扬州咸丰二年(1852)重补成100卷,刊于高邮。魏源认为此书不同于前人“海图之书”在于:前人之书“皆以中土人谭西洋”,此书“则以西洋人谭西洋”。说明此书是“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提出为了抵御西方列强的侵略,就必须革除“人心之寐患”和“人材之虚患”;而为了革除“人心之寐患”,就必须去虚伪、去粉饰、去畏难、去姑息养奸、去营私谋利;而为了革除“人材之虚患”,就必须做实事,讲实效,反对华而不实之空论和轻率冒险之举动。深信两“患”一除,必定国势日昌,西方列强不仅不敢再来侵犯,而且必将“俯首称臣”。其时正值中国因鸦片战争失败被迫与英国签订《南京条约》。面对西方列强之侵略,清廷之腐败无能和社会危机之日趋严重,魏源激于反抗侵略的爱国热忱,要求注意了解海外各国的情况,研究外国的历史、地理,学习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生产技术,旨在富国强兵。书叙表达了作者这一强烈愿望。尤其是他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学习西方长处和抵御西方列强侵略的主张,更不失为远见卓识,具有启迪人们思想的意义,对于后来兴起的维新变法思潮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