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学》

谭嗣同的代表作。共2卷50篇。前有《自叙》及《仁学界说》。因当时台湾刚割让于日本,故借台湾人之口抨击清朝政府,又名《台湾人所著书》。约撰于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春。生前有稿本在少数友人中传观,未刊行。光绪二十五年由梁启超主编的《清议报》、唐才常主编的《亚东时报》同时连载。后有多种单行本流传。现收入中华书局1981年出版的《谭嗣同全集》。

《仁学》的哲学思想很驳杂。它开宗明义宣布:“仁为天地万物之源,故唯心,故唯识。”又从西方自然科学中引入以太(Ether)这一概念,并认为它是原质(化学元素)之原。但通观全书,以太乃是仁的代称。谭嗣同所以借助以太,是为了证明仁无所不在,并能将天地万物人我联为一体。认为“通”是仁的根本属性,借以说明人心彼此相感、相通,最终得出可以以心力挽救劫难的结论。在《仁学》中,谭嗣同歌颂变化日新,宣传“三世”进化,但他夸大事物的变动不居,最终走向否认事物间差别界限的相对主义。在认识论上,《仁学》具有不可知论的倾向。

《仁学》对以三纲为核心的旧礼教进行了猛烈抨击,发出了冲决网罗的呼声。认为君为末民为本,要求父子平等、男女平等,控诉了旧礼教对妇女的压制摧残。对古代的五伦做了分析,指出五伦中只有朋友一伦体现了平等、自由、自主的精神,主张以朋友之道作为其他四伦的准则。在《仁学》中,谭嗣同又对仁做了新解,赋予它博爱、平等的新内容。进而宣称,其他一切传统德目均从属于仁,为仁所派生,仁乃是人际关系的唯一准则。这些都表明了他试图以新道德取代旧道德的愿望要求。

在《仁学》中,谭嗣同不仅严厉抨击君主专制,而且公开揭露了清朝政府对内奴役人民,对外投降卖国的罪行。对清朝政府执行的民族压迫政策表示愤慨,一些文字表示了对革命的同情、向往。在经济上,《仁学》主张学习西方,广泛使用机器,兴办近代工矿交通,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反对消极的“节流”、“崇俭”,认为“开源”更为重要。

《仁学》公开发表后在思想界引起很大震动,对一些革命派人士也有影响。邹容的《革命军》等革命派的论著曾摘引过《仁学》的文字,用以宣传反清革命。

上一篇:《新学伪经考》 下一篇:张君劢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