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义和团大辞典

议和大纲

出处:按学科分类—历史、地理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义和团大辞典》第107页(1669字)

1900年12月帝国主义列强为对华谈判而制定的纲领性文件,实际上是十一国驻华公使提交给清政府的一份联合照会,又称《各国驻京大臣会定条款》。

1900年8月上旬,八国联军进军北京途中,清廷见局势难以收拾,忙调两广总督李鸿章为直隶总督,任为全权大臣,呼吁各国停战议和。联军占领北京后,清廷又任命庆亲王奕劻会同李鸿章办理议和事宜,但列强不理睬清廷的呼吁,甚至不承认李鸿章的全权代表身份,法国和英国准备趁李鸿章北上之机予以逮捕,或者把他囚禁在大沽口,使他不与中国政府发生联系。德国在9月18日提出要把追究“那些毫无疑问地犯有唆使或参预犯罪的主要中国人犯”作为停战议和的先决条件,实际上是要追究慈禧太后和清政府的责任。俄国出兵东北,希图得到清政府对占领东北的承认,同意清政府的停战议和要求,接受李鸿章的全权代表身份。

法国在这一点上站在俄国一边。日本虽反对俄国占领东北,但不反对清政府的议和要求。

美国主张“门户开放”政策,反对分而治华的主张,实际上要求由列强共同统治中国。侵华各国之间就从中国攫取权益上矛盾尖锐。经过争吵,列强在“保全中国”这一点上取得了大致相同的认识。

9月25日清廷发布上谕,宣布惩处“无端肇祸”的几个亲王大臣载漪、载勋、刚毅、赵舒翘等人,并致书德国、日本对克林德与杉山彬之死表示道歉。

这使列强看到清政府有认罪的表示,愿意接受议和的要求。10月4日,法国照会各国政府,建议向清政府集体提出以下六点要求,作为同清政府谈判的基础:1.惩办由各国驻华使节提出的罪犯;2.禁止输入军火;3.赔偿各国、社团和个人的损失;4.北京使馆永久驻兵;5.拆毁大沽炮台;6.天津、北京间择二三处实行军事占领,保证使馆至沿海之间通畅。

法国的照会受到各国重视。10月中旬,李鸿章到达北京,各国驻华公使也调整完毕。

清政府议和全权代表向各国驻华公使提出议和草案五款:“围攻使馆极违万国公法,允许嗣后永无此事”;“商认赔款”;“修改条约以重商务”;“收回衙署以维政权”;“撤兵停战”,并要求商订日期,开始议和谈判。

各国公使认为这些建议是狂妄的,不愿对它加以考虑。

他们认为,在开始谈判前,应首先统一列强间的认识。10月下旬,各国公使陆续对法国建议集中进行了讨论,其后各国还就惩办“祸首”问题展开了争论。

虽然公使们曾提出要处死11名王大臣,其中包括清廷上谕中不列名的董福祥、毓贤二人,并提出处斩时,各国外交代表应临场监刑。经清政府全权代表多次恳请原谅清政府的困难,后来决定死刑的种类及执刑办法,由清政府处理。各国公使讨论结果,将法国提出的6条建议增改为12条,主要增改如下:1.凡在辖境内发生排外纠纷的官员立即革职;2.对服务于外国人而遭受损失的中国人,给予赔偿;3.各国使馆应各自维持一支卫队,划定使馆区,区内中国人无居住权利;4.拆毁大沽炮台及他处炮台;5.在北京至海岸之间安排若干据点由各国分别予以军事占领;6.颁布禁止加入排外会社,违者处以死刑的上谕,并在全国各地张贴两年;7.按德国和日本提出的方式,对克林德和杉山彬的被杀进行赔偿。

在12条之后还强调指出,只有在中国政府作出了令各国满意的允诺之后,各国才能从京畿一带撤退驻兵。

12月22日,这个文件以各国给清政府的联合照会的形式出现,依次签字在上面的国家是:德国、奥国、比利时、西班牙、美国、法国、英国、意大利、日本、荷兰、俄国。这就是《议和大纲》。

12月24日,奕劻前往西班牙使馆,十一国公使向他面交这份联合照会,不容改易一字。当日,奕劻、李鸿章将《议和大纲》全文电达西安行在,指出:“宗社陵寝均在他人掌握,稍一置词,即将决裂,存亡之机,间不容发”,除了同意以外,没有别的选择。三天以后,慈禧太后批准了这个大纲。

1901年1月16日,清政府将载有《议和大纲》全文的同文照会送交十一国公使,同时附送上月27日清廷批准《议和大纲》的上谕,宣布了这个文件的成立。

《议和大纲》是帝国主义列强为对华谈判单方面强加给清政府的,它成为此后形成的《辛丑条约》的基础性文件。

上一篇:白莲教案 下一篇:乐斋漫笔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