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儿科学辞典

脊髓灰质炎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儿科学辞典》第550页(552字)

由脊髓灰质炎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

一般多发生于小儿,部分患者可发生弛缓性神经麻痹,故又叫小儿麻痹症。本病隐性感染更为常见,约占流行期的90%以上,而麻痹病例<1%。被病毒污染的水、食物、手工用具等为传播媒介,病毒侵入人体后,先在咽部及肠黏膜的上皮细胞及局部淋巴组织中增殖,一方面向外界排出病毒,一方面引起免疫反应,如免疫反应强,则将病毒清除,否则病毒即可经淋巴进入血循环,形成病毒血症,病毒侵入神经系统而致病。临床类型较多,有隐性感染,有瘫痪或无瘫痪。开始患者表现发热、乏力、全身不适、恶心、呕吐,继之出现肢体或其他部位的肌肉不对称性瘫痪。或出现高热、昏迷、惊厥,呼吸肌群受累则表现呼吸表浅。

舌咽、喉部肌肉麻痹表现声音嘶哑、呛咳及吞咽困难等。急性期治疗,要卧床休息至热退后1周,瘫痪期应避免外伤和受压,应置于功能体位。

有呼吸或吞咽困难者要对症治疗。

药物可选用镇痛剂、激素、加兰他敏等恢复神经细胞药物。恢复期可采用按摩、被动活动和主动锻炼,或针灸、理疗,畸形重者可进行矫形手术。预防:采用灭活疫苗注射或减毒活疫苗口服主动免疫。

对5岁以下的小儿有密切接触者可用丙种球蛋白注射被动免疫。再者对患者要隔离,消毒排泄物,加强饮食卫生,保护水源,改善环境卫生等措施。

上一篇:烟雾病 下一篇:脊髓灰质炎脊髓型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