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儿科学辞典

母乳性黄疸综合征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儿科学辞典》第149页(410字)

母乳性黄疸综合征发病率<1%,属于迟发性黄疸,一般发生在出生后7天左右,黄疸持续3周至3个月,胆红素高峰经常>20mg%,不需停止母乳喂养,胆红素浓度也能逐渐恢复正常,如暂停母乳喂养,胆红素水平可有一个明显的降低。

再继续母乳喂养,胆红素水平又会轻度的上升,但不会超过原来水平。母乳性黄疸综合征多见于经产妇的新生儿,足月且完全用母乳喂养者,全身情况良好,生长发育正常。

母乳性黄疸综合征与某些物质存在于成熟乳汁中有关。如孕酮的代谢产物(5BPREG NANE-32a,20B-PIOL),可使肝脏减少结合性胆红素的分泌,长链脂肪酸可限制葡萄糖醛酸转移酶脂肪酶可释放游离脂肪酸,也限制葡萄糖醛酸转换酶,从而减少胆红素葡萄糖醛酸盐的形成,这使胆红素代谢延迟,血中胆红素滞留;最新认为是母乳中的β葡萄糖醛酸酶分裂肠道内的结合胆红素,增加胆红素的肠——肝循环,升高血中的胆红素水平。

上一篇:皮质脊髓束 下一篇:丝虫病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