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天翼

出处:按学科分类—文学 希望出版社《世界儿童文学事典》第113页(1327字)

【生卒】:1906-1985

【介绍】:

现代着名作家、儿童文学家

原籍湖南湘乡,出生于南京。父亲是个较开明的知识分子,对他影响很大。

1924年在杭州读完中学,曾入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学绘画,后因学费太贵和对所学课程不满,中途辍学。1926年考入北京大学预科,一年后又辍学回到杭州、南京、上海一带。

曾当过家庭教师、小职员、报纸编辑、图书管理员等职。1928年在鲁迅主编的《奔流》杂志上发表了处女作——短篇小说《三尺半的梦》,从此开始了创作生涯,并渐渐以写作为职业。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在上海参加“中国左翼作家联盟”,以现实主义的方法从事创作活动,在进行成人文学创作的同时一直坚持为儿童创作。1937年抗战爆发后,积极参加抗日救亡工作和进步文艺活动。

1942年下半年起,因病停止了一切工作和写作活动,在上海、香港等地疗养,1950年5月由香港回到北京。曾当选为第一、二、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先后担任过中国文联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国作家协会书记处书记、创委会委员、儿童文学组组长、以及《人民文学》主编等职。新中国成立后仍不遗余力积极为儿童写作。

1975年以后,由于患脑血栓症瘫痪而停止了创作,但仍积极为儿童文学事业呼吁,为孩子们呼吁。1985年因病在北京逝世。

他的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说集《从空虚到充实》、《小彼得》、《蜜蜂》、《团圆》、《万仞约》等,中篇小说《清明时节》等,长篇小说《鬼土日记》等。儿童文学创作主要有:长篇童话《大林和小林》(1932)、《秃秃大王》(1933)、《金鸭帝国》(未完,1942)、《宝葫芦的秘密》(1957),短篇小说《蜜蜂》(1933)、《失题的故事》(1936)、《去看电影》(1951)、《罗文应的故事》(1952)、《他们和我们》(1952),中篇小说《奇怪的地方》(1936),剧本《蓉生在家里》(1953)、《大灰狼》等。

其中小说《罗文应的故事》获全国第一次少年儿童创作评奖一等奖。张天翼儿童文学创作与他的成人文学创作一样直面人生,具有鲜明的现实主义精神与批判精神。

写于解放前的三部长篇童话皆采用宏大构思,通过童话幻想的意境,展示出旧中国形形色色的世态人生,深刻揭示出两大阶级的矛盾斗争及各自的命运,其反映现实的广度和深度都是同时代的童话作品所不能比拟的。写于新中国的作品则大都描绘了新中国少年儿童可喜的精神面貌,纯洁美好的心灵,良好的社会风尚,同时对他们的缺点和毛病提出善意的批评。

他熟悉儿童的心理性格,了解他们的思想感情,因此写来得心应手,作品深受儿童的喜爱。他的童话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幻想奇特而夸张,有很强的象征性。

他恰到好处地运用了讽刺的手法,对敌人的讽刺是尖刻、辛辣、痛快淋漓的,而对少年儿童存在的缺点的讽刺则是善意的、怀着满腔热望的。他的作品的语言别具一格,生动、活泼、幽默感强,常使小读者忍俊不禁。

同时他又十分注意情节的紧凑曲折,在动态中塑造形象,因而其作品又具有一种热闹的、动态的美感魅力。张天翼的童话独树一帜,堪称中国现代童话创作的典范之作。他的作品被译成数十种文字在各国小读者中广泛流传。

上一篇:何公超 下一篇:陈伯吹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