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纯才

出处:按学科分类—文学 希望出版社《世界儿童文学事典》第113页(879字)

【生卒】:1905-1990

【介绍】:

现代科学文艺作家。

我国科学文艺创作的开拓者之一。湖北大冶人。上海华光大学教育系肆业。

1930—1937年在上海从事科普创作和翻译工作。1937年秋到延安,后长期从事教育工作。1952年任中央教育部副部长,1976年后任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中国教育学会会长,中国科普创作协会理事长。1931年春,他第一次翻译了法国着名昆虫学家、被誉为“昆虫荷”的法布尔的《科学的故事》。同年秋,他与着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一起从事科学大众化运动,协助陶行知在上海创建“自然学园”,参与编写了一套《儿童科学丛书》和其他一些科普读物,从此,开始了他的科学文艺创作。他初期的科普创作受法布尔《科学的故事》影响较大,在形式上采用“问答式”的讲故事方式,讲述一些科学常识;后来又用说明文和记事文的形式,文学性不强。这类作品包括《水族相养器》、《鸟类迎宾馆》、《养》等小册子。

30年代中期,董纯才被苏联科普作家伊林的作品所深深吸引,抱着一颗热烈的心来翻译它们,一连译了《几点钟》、《黑与白》、《十万个为什么》、《人和山》、《不夜天》等六本。通过翻译,得到很大启发,开始改变原先创作中呆板的形式,用新鲜活泼、形象生动的语言来创作,写出比较系统地介绍一些动物知识的《动物漫话》约三四十篇。

如《劳苦功高的马》、《俯首甘为孺子》、《留恋花间的蝴蝶》、《虾在水底做清道夫》等。作者运用丰富的历史和科学的知识,以历史发展、物种进化的观点,把动物的进化、演变以及各自的特性、对人类的作用都叙述得既明白又透彻,语言饶有风趣。1936年以后,董纯才的科普创作更趋成熟,十分自然地把科学知识完全融于艺术形象之中,采用文学故事的形象,把深奥的科学知识化为一个个优美而有趣的科学童话,同时体现出一定的政治含义和人的某种精神、思想。

这时期最着名的作品是《凤蝶外传》、《麝牛抗敌记》、《狐狸夫妇历险记》、《海里的一场战斗》等。

董纯才在科学文艺创作上所作的开创性的艰苦探索,为我国少儿科学文艺的兴起与发展作出了历史的贡献。

上一篇:高士其 下一篇:何公超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