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儿童文学

出处:按学科分类—文学 希望出版社《世界儿童文学事典》第16页(1034字)

日本的儿童文学用语。

是对儿童文学的一种倾向或者种类的称呼。所谓大众儿童文学,是指与具有高度的艺术性,但却只受到少数优秀儿童欢迎的“艺术儿童文学”相对,在内容上追随读者兴趣的目前水准,在出版上由资本主义式的大量生产和大量销售而生成的儿童文学。只要儿童文学是由艺术性、教育性、故事性、趣味性诸要素构成的,那么或者倾向于深化艺术性和教育性的艺术的儿童文学,或者倾向于强化故事性和趣味性的大众的儿童文学,这两者共存并非不可思议。

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大众儿童文学是世界上所有国家的普遍现象。但是,在现实中,确有大众儿童文学十分发达的国家和并不发达的国家。大众儿童文学不显着的国家有两种类型。第一种类型,比如欧洲诸国,从近代初期便产生了《海底两万里》(凡尔纳)、《没有家的孩子》(洛,中译本为《苦儿流浪记》)、《木偶奇遇记》(科洛狄)等优秀作品,冒险性、传奇性、趣味性、幻想性,这些大众儿童文学式的属性,在这些作品中也充分地具备着,因此,即使存在着大众儿童文学,它也没有逞现威风。第二种类型是东南亚和非洲地区等发展中国家,这些国家的教育、儿童文化、新闻出版都不十分发达,因而所拥有的儿童文学既没有分化成艺术的,也没有分化成大众的。

与上述国家相对,大众儿童文学得到高度发展的,艺术的儿童文学也非常发达,不过在内容上有着明显偏颇和缺欠的国家,是在儿童读者层存在着经济、文化水准的决定性分裂的国家,可以说美国和日本便属于此。

就日本而言,明治期的岩谷小波是一位处于儿童文学孕育期的作家,他的作品中的艺术的儿童文学的要素和大众的儿童文学的要素是混沌的并存于一起。岩谷小波作品所内含的两方面要素,理应不加以割裂地结晶成具有高度的儿童艺术性的儿童文学作品。但是,依靠大正中期的杂志《红鸟》等建立起来的近代日本儿童文学,以仅仅立足于小市民阶层的童心赞美主义的童话、童谣为主轴,没有能够切合占人口大半的工人、农民阶级的儿童的现实,顺应其兴趣和要求。

加上大正后期的日本,由近代资本形成了巨大的新闻出版业,因而在昭和前期派生了以杂志《少年俱乐部》和《少女之友》等为舞台的大众儿童文学,形成了山中峰太郎,海野十三、池田宣政、高垣眸、佐藤红绿、吉屋信子、横山美智子等大众儿童文学作家辈出的时代。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以电视文化的浸透为契机,所谓映像文化的时代来到,大众儿童文学在活字印刷手段方面衰弱下去,而移向了儿童周刊杂志发表的漫画、剧画和电视上的动画片。

上一篇:儿童文学的净化作用 下一篇:儿童文艺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