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本位论

出处:按学科分类—文学 希望出版社《世界儿童文学事典》第14页(552字)

原为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的主张。

认为“儿童的世界是一个具有他们个人兴趣的人的世界”,教育者必须站在儿童的立场上,并且以儿童为中心,而且是目的”。这种理论直接影响“五四”时期的中国儿童文学界,形成了本世纪初期一种具有反封建意义的新的儿童观。

鲁迅在《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一文中把“幼者本位”作为一个口号正式提出;郭沫若《儿童文学之管见》中提出儿童文学是“儿童本位的文学”,郑振铎在《儿童文学的教授法》中宣布“儿童文学是儿童的——便是以儿童为本位,儿童所喜看所能看的文学。”周作人也在《儿童的书》、《童话的讨论》中论及“儿童文学只是儿童本位的,此外更没有什么标准”,儿童文学应当“顺应满足儿童之本能的兴趣与趣味”。这些观点的综合,就是“儿童本位论”。即:儿童文学必须以儿童为本位,适应儿童心理,服务于儿童。

也就是说,儿童文学必须以儿童为中心,以儿童为主体,以儿童的心理特征、认识水平、接受能力、精神需要为准绳,使之成为儿童所喜爱、所能看的文学。“儿童本位论”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的中国社会中,声讨和抨击了封建落后的旧儿童观,起到了提高儿童文学的地位、促进儿童文学发展的作用。但它否定儿童生活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割裂儿童文学与社会、政治、教育的关系,显然是片面的。

上一篇:儿童文学与政治 下一篇:童心论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