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中国辞典

陵墓

书籍:中国辞典

出处:按学科分类—综合性图书 五洲传播出版社《中国辞典》第379页(522字)

陵墓特指一种用以埋葬帝王、墓顶有封土的建筑类型。

产生于史前时期的原始祖先崇拜思想,经过了儒家的强化和改造,已经形成了自身的形式和风格。

儒家思想特别强调孝道。孝事尊长,不但应该在尊长生前,更应该在尊长死后,所谓“事死如生”。坟墓是祖先在另一个世界的住所,称作“阴宅”,理所应当像“阳宅”一样予以充分重视,甚至更加重视。

王陵墓尤其如此。在古代等级制的社会当中,坟墓的具体规模有严格的等级差别。

比如宫殿、房屋或器物的大小和数量、棺材的厚度、坟堆的大小等,都要等级分明。在陵墓中,体现等级的最重要的就是坟堆的大小。体量从来就是建筑艺术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君王的坟堆特别高大,称之为“陵”或“陵墓”。“陵”字原意就是高大的山。其他人的坟堆较小,称为“丘墓”、“坟墓”或“冢墓”。丘、坟、冢原意为土丘或土堆。

从秦汉直到明清,帝王陵墓顶上都要有巨大的土堆。唐陵的特点是整个陵区都在模仿当时的都城,陵园规划和都城一样,渗透着严格的礼制逻辑,以突出皇权的尊严。

明清在运用风水学方面更加复杂,形制与汉唐宋以来的风格有所不同,明十三陵和清东陵、西陵都是着名的例子。

上一篇:秦始皇陵 下一篇:明十三陵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