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中国辞典

西北窑洞民居

书籍:中国辞典

出处:按学科分类—综合性图书 五洲传播出版社《中国辞典》第374页(568字)

窑洞是一种特殊的“建筑”,它是用减法“减”去自然界的某些东西而形成的空间。

现在中国的中西部河南山西陕西甘肃地区保存了大量的窑洞民居。这些地方黄土深达一二百米,极难渗水,直立性很强,为窑洞提供了很好的建造前提;同时,气候干燥少雨、冬季寒冷、木材较少等自然状况,也为冬暖夏凉、十分经济、不需木材的窑洞提供了发展和延续的契机。

窑洞分为崖窑、地窑和箍窑三种。

丘壑地区广泛采用的崖窑是沿直立土崖横向挖掘的土洞,每个洞宽约3~4米,深5~9米,直壁高度约2米余至3米余,窑顶掘成半圆或长圆的筒拱。

并列各窑可由窑间的隧洞相通。也可在窑上加窑,上下窑之间内部可掘出阶道相连。在豫西、陕南平原地区有一种名为“地坑窑”的地窑,整个窑洞民居位于地面之下,一个地坑为几十米见方的方形深坑,沿坑面凿窑,土阶道出入;其聚落特征是数户到十多户人家聚居,陕西西安附近的礼泉县仍完整保留有这种窑洞模式。在山西晋中等地则较多被称为“箍窑”的混合形式,即在窑洞外连接一二层拱券式土坯房或砖房并以围墙围成院落,其聚落组合更为灵活,内部空间也更为丰富。

箍窑可为单层,也可建成为楼。

若上层也是箍窑即称“窑上窑”;若上层是木结构房屋则称“窑上房”。

黄土高原风情,窑洞人家。

上一篇:南方天井民居 下一篇:客家民居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