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中国辞典

壮族铜鼓习俗

书籍:中国辞典

出处:按学科分类—综合性图书 五洲传播出版社《中国辞典》第354页(565字)

铜鼓是中国南方古代濮、越人创造的一种打击乐器。

迄今已有2700多年历史,以广西数量最多,分布最广。最初铜鼓是作饮器之用(即釜),后才演变为敲击乐器。

广西的一些少数民族素来有在节日庆典或祭祀中击打铜鼓的习惯,这一风俗一直沿袭至今,现在东兰、天峨等地壮族群众每年过三月三和春节,都安、巴、大化等地瑶族群众过祝着节,南丹瑶族举行葬礼祭祀,南丹中堡苗族过春节或遇上喜庆时都要以击铜鼓的方式表示庆贺或悼念之情。

铜鼓节是东兰县隘洞、长乐乡一带壮族传统节日。分别在每年农历正月初一、十五、三十日举行。届时,各村的小伙子组成铜鼓队,把铜鼓抬到村附近的高山顶上,悬于木架,首先击鼓祭祖,然后进行击铜鼓比赛。其法是大鼓对大鼓,小鼓对小鼓,以四面为1组,每鼓3人,轮换着打,不能中断。以打得响亮动听、节奏明快、耐力持久为胜。

比赛往往通宵达旦。同时,男女青年结伴纵声对歌。

比赛结束,人们以从家里带来的粽粑等食物进行野餐,欢歌笑语响彻山谷。

铜鼓文化是壮族文化的重要组织部分。

红水河沿岸的壮家,几乎村村有铜鼓,逢年过节,红白喜事,家家都要打铜鼓,喜庆吉祥。

上一篇:楹联习俗 下一篇:苗族服饰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