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中国辞典

蒙古族勒勒车制作技艺

书籍:中国辞典

出处:按学科分类—综合性图书 五洲传播出版社《中国辞典》第329页(550字)

“勒勒”原是牧民吆喝牲口的声音。

勒勒车因常以拉动,故也叫蒙古式牛车。勒勒车是为适应北方草原的自然环境和蒙古族生活习惯而制造的交通工具,现在内蒙古自治区东乌珠穆沁旗及其周边地区依然可见。

勒勒车是牧民流动的家,一般车身长4米以上,车上可带篷,常常是一家人住在里面。

它的特点是车身小,双轮大。无论是牧草繁茂的草场,积雪深厚的雪野,还是泥泞的沼泽或者崎岖的坡道,都能够顺利通行,因此被当地牧人誉为“草上飞”。

勒勒车通常主要以草原上常见的桦木为原料,桦木质地坚硬,耐磕碰,车体又轻,着水受潮不易变形,适宜在草原、沙滩上通行。勒勒车整个不用铁件,结构简单,便于制造和修理。

造车时,将桦木或柞木烘烤变软,使之弯曲成弧状,两三段弯曲的木弧连结在一起,便成车轮。

它的构造分为车上部和车下部两部分,车上部是由两根车辕、8~10条车撑、车槽组成,车下部是由车轮、车辐、车轴组成。车辐多在15~20根之间,车轮直径最长的有1.5米左右,相当于牛身的高度。在两辕的顶端系上编拧而成的绳状柳条,套于牛脖子上的横木上,以供拉行。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