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中国辞典

东北大鼓

书籍:中国辞典

出处:按学科分类—综合性图书 五洲传播出版社《中国辞典》第297页(545字)

东北大鼓是主要流行于中国东北即辽宁吉林、黑江三省的曲艺鼓书暨鼓曲形式,因一度盛行于沈阳,而沈阳于清末曾设奉天府,故曾有“奉天大鼓”之称。

东北大鼓约形成于清代中期,最初的表演形式是演唱者一人操小三弦自行伴奏说唱,并在腿上绑缚“节子板”击节,也叫“弦子书”。后发展成一人自击书鼓和简板演,另有人操大三弦等专司伴奏,说唱表演采用东北方言。

东北大鼓演出多在庙会酬神、集市贸易、婚丧嫁娶之时。东北大鼓艺人演出讲究手、眼、身、法、步等形态动作。

讲白有韵律性、节奏感。其中的闷音(又叫憋音),是东北大鼓唱法上的主要特点。

以真嗓(大嗓)为主,假嗓(小嗓)用得较少。东北大鼓的唱词属于说唱式的。

唱腔除它本身的格调外,吸收了京剧、评戏、京韵大鼓和东北地区民歌等。东北大鼓以说唱中、长篇书为主,内容大多取材于戏曲、小说和传奇故事,成了人们喜闻乐见的一种艺术。

东北大鼓传统曲目约200段,今存约150段。可分为子弟书段、三国段、草段三类。

子弟书段大多取材明清小说与流行戏曲,唱词高雅、富有文采,少数作品反映清代现实生活。草段是民间艺人编演的通俗唱词,题材广泛。

上一篇:西河大鼓 下一篇:潞安大鼓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