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中国辞典

彝族撮泰吉

书籍:中国辞典

出处:按学科分类—综合性图书 五洲传播出版社《中国辞典》第294页(595字)

撮泰吉是仅存于贵州省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的一种古老的戏剧形态。

“撮泰吉”系彝语的音译,其含义可以理解为“人变鬼神的游戏”。“撮泰吉”于每年农历正月初三到十五举行,旨在驱邪祟,迎吉祥,祈丰收。

表演者以祖先神的身份,用对话和舞蹈形式再现彝族先民迁徙、农耕和繁衍的历史演变过程。

撮泰吉面具用杜鹃、漆树等高山硬杂木制作,工艺非常简单。其造型的主要特点是,脑门格外隆凸、鼻子粗直修长,眼睛外角上扬,呈倒八字形,无唇齿、无耳朵,给人一种稚朴、原始、怪诞、野气浓重的感觉。

通常由10人至17人演出。

表演者用白色头帕将头缠成尖锥形,身体及四肢用布紧缠,象征裸体。

演出都是在夜间山野朦胧、神秘幽深、惊险恐怖的气氛下进行,火把、灯笼闪亮发光,交相辉映,戴着面具的演员个个威武雄壮,模拟前人劳动生活的形状。

撮泰吉表演主要分为祭祀、耕作、喜庆、扫寨四个部分,其中耕作是全戏的核心,主要反映彝族迁徙、农耕、繁衍的历史。

千百年来,撮泰吉默默无闻地在贵州西部的深山野林中自生自长,它很少受到汉文化的影响,而保留了浓厚的原始艺术的本色。

如此古老的戏剧在中国已经极其罕见。

上一篇:傣剧 下一篇:目连戏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