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中国辞典

北路梆子

书籍:中国辞典

出处:按学科分类—综合性图书 五洲传播出版社《中国辞典》第282页(552字)

北路梆子,因形成和主要活动于山西北部而得名。

与中路梆子(晋剧)、上党梆子、蒲剧并称山西四大梆子。是在华北地区较有影响的剧种之一。

北路梆子大约形成于16世纪中叶,至清嘉庆道光年间的19世纪初叶已趋于成熟。300多年来,北路梆子以其慷慨激越的边塞风格,流行于晋北、内蒙古、张家口、包头、呼和浩特等地。

北路梆子的行当分三大门(须生、正旦、花脸)、三小门(小生、小旦、小丑)与杂扮。剧目以反映历史题材为主,反映民间生活的小戏较少。表演艺术以严格程式化与生活气息相结合、豪迈壮烈与细致入微相结合着称。

不少艺人在演唱中还创造了许多花腔,为高亢激越的唱腔增添了感情色彩,富有高原风味。曲牌调式多样,分别用唢呐、丝弦或笙管演奏。

有的来自民歌俗曲,有的则是佛道音乐的移植。传统伴奏乐器有文、武场之分,文场乐器由梆胡、二弦、三弦、四弦、笙、笛、唢呐等组成,武场乐器由板鼓、锣、梆子等组成。北路梆子的唱腔具有高亢激越、淋漓酣畅、稳健粗犷的特点,同时又结合当地的民歌小调,形成“咳咳腔”等自成一体的唱法,带有鲜明的地方特色。

上一篇:新昌调腔 下一篇:宛梆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