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中国辞典

书籍:中国辞典

出处:按学科分类—综合性图书 五洲传播出版社《中国辞典》第276页(557字)

“舞”,在当地的白人方言中意为吉祥面具舞,汉语俗称“十二相舞”。

它源于白马人崇尚“万物有灵”的原始时期,是氐羌文化与藏文化的融合体,带有一定的祭祀性,每年只在重大节日跳几次。

他们头戴木雕面具,以鼓钹和铜号为主要伴奏乐器,载歌载舞,这是白马人最重要的群众性娱乐活动。旨在祭祀神灵、祈求平安、驱鬼避邪,其拟兽舞蹈的特征说明它应是远古“百兽率舞”的遗存之一,也代表了白马藏族希望与自然界的野兽和谐相处,天人合一的思想。表演者在浑厚有力的鼓号声中,以碎步沿逆时针方向转圈而舞,舞姿多模拟各种禽兽的动作。

舞一般有7、9、11人表演。舞的领舞戴号称百兽之王、森林之王的狮头面具,其余舞者所戴动物面具按俗规依次为头、头、头、豹头、头、头、俩小鬼、俩大鬼。

其舞蹈对原始拟兽舞蹈的溯源、发展、演变及舞蹈仪轨的形成极具研究价值。

舞的舞蹈组合以圈舞的点踏步、穿花的踮跳步为基本表现形式,舞蹈的基本动律以蹉步、小腿划圈蹲步、左右跳转圈为主,结合粗犷、神秘的上肢动作,栩栩如生地表现了所扮动物的形态,体现了白马人独有的审美意识。

上一篇:卡斯达温舞 下一篇:彝族葫芦笙舞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