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中国辞典

傩舞

书籍:中国辞典

出处:按学科分类—综合性图书 五洲传播出版社《中国辞典》第270页(568字)

傩舞是古代“傩祭”仪式中的一种舞蹈;傩祭渊源于原始社会的图腾崇拜,到商代形成了一种固定的用以驱鬼逐疫的祭祀仪式,周代叫做傩。

傩舞,俗称“鬼戏”或“跳鬼脸”。一般在大年初一到正月十六期间表演。

现存傩舞主要分布在江西安徽贵州、广西、山东河南陕西湖北福建云南广东等地。

这种历史悠久的民间舞蹈,一般有两种表演形式:一种由主角4人表演,表演者头戴面具如冠,身着兽皮,手执戈盾,口中发出“傩傩”之声。

另一种由12人组成,每人朱发画皮,手执数尺长麻鞭,甩动作响,并高呼各种专吃恶鬼、猛兽之神名,起舞时各有音乐伴奏。

傩舞表演时一般都佩戴某个角色的面具,其中有神话形象,也有世俗人物和历史名人,由此构成庞大的傩神谱系,“摘下面具是人,戴上面具是神”。

傩舞伴奏乐器简单,一般为鼓、锣等打击乐。表演傩仪傩舞的组织称为“傩班”,成员一般有八至十余人,常有严格的班规。傩舞常在傩仪仪式过程中的高潮部分和节目表演阶段出现,各地的傩舞节目丰富,兼具祭祀和娱乐的双重功效。

最具观赏性的傩舞踩街表演

上一篇:花鼓灯 下一篇:高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