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中国辞典

川北薅草锣鼓

书籍:中国辞典

出处:按学科分类—综合性图书 五洲传播出版社《中国辞典》第259页(553字)

薅草锣鼓是一种广泛流传于四川北部山区农村的群众性民间文化,一般在每年的七、八月份大伙在一起除玉米草、黄豆草时唱的一种山歌。

薅草锣鼓不仅能保证除草的进度和质量,还可使繁重的体力劳动在笑声中变得轻松,让劳动者享受到劳动的愉悦和快乐。

薅草锣鼓在每年的七、八月份除玉米草、黄豆草时,几户或几十户劳动力集结在一起,一字型沿山坡地排开,一人敲着锣,一人击着鼓,有节奏地边敲边打边歌唱,为劳动者鼓舞士气,统一步调,消除疲劳。

唱歌与锣鼓交替进行,从早到晚不唱重歌,程序完整。敲锣打鼓者多为地方有知识、有威望的老者或有培养前途的年轻人。

敲锣者称“歌郎”,打鼓者叫“联手”、“同路”。早上8点左右,锣声一响,就告知人们该出工了。锣手走在前面,其余人闻声跟在后面。劳动中,若发现有人落伍掉队了,歌郎就会来到其身后,用力敲锣打鼓,激励催促落伍者赶上来。

唱词内容既有成书的唱本,也有民间口头流传的有固定格式的七字文或十字文。薅草锣鼓的锣鼓节拍主要有七拍子、九拍子、十二拍子、花拍子几种。

曲调和唱词按字数分为七字谱、十字谱,此外还有五字谱等多种曲调及口授心传的传统唱词和即兴唱词等。

上一篇:侗族大歌 下一篇:侗族琵琶歌
分享到: